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无价之宝 千古一人——金秋拜谒老爷庙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9

管喻


距运城中心城区20公里处的古解州城西,有一组皇宫式的古建筑群,气势磅礴,雄伟恢宏,聚东西南北英武之气,凝天地乾坤堂正之气,挟人神精灵神秘之气,集古今中外仰慕之气。青青松柏,铸有千转年轮;巍巍石柱,雕有盘绕蟠龙。风铃响处,可见条山烟云绕悬梁;月夜静时,能听《春秋》书页哗哗翻。日日游人如织,年年香火不断。它就是举世闻名的解州关帝祖庙。今年9月23日是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的日子,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提前一周到关帝祖庙来拜谒关公。

(一)

运城人把解州关帝祖庙叫作“老爷庙”,把关帝叫作“老爷”。免关去帝,以先祖相称,可谓亲切之至,爱戴之至,尊崇之至,骄傲自豪之至。这不仅向世界表明“关帝是咱运城人”,而且还暗示解州关帝祖庙是为“天下武庙之最”,唯有此庙才可以称作“老爷”之庙。

“老爷”姓关名羽,表字云长,是东汉末年撼天动地的一代豪杰。他青年时期就好行侠仗义、见义勇为,后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与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共为蜀汉五虎上将,跟诸葛孔明等人竭力辅刘扶汉,一生武功盖世,智勇超群。手中青龙刀,座下赤兔马,驰骋沙场,斩将夺隘,拔城略地,所向无敌,英名远扬,威震华夏。其英雄事迹堪称历史绝唱,千百年来为我国劳动人民家传户颂,弦歌丝绣。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关羽的大忠大义大仁大勇倍加推崇,尊之为神,并不断地给关羽加官褒封,明令天下广修关庙进行奉祀。关羽先后被封公、封王、封帝,清王朝几代皇帝都对关羽追赐加封,累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至此,关羽威名齐天,神庙遍地。

解州关帝祖庙始建于隋,宋、明两代都予以重建,清康熙年间再度重修。由于关羽被封大帝,因此该庙遂仿照皇宫布局建造。外围高墙以城墙模式建有箭垛,庙内建有午门、崇宁殿,春秋楼等系列中轴建筑,俨然一座小紫禁城。千百年风蚀日晒,雨打雪摧,但现存的建筑依然保持了原来的迷人风貌。

庙内当天游人摩肩接踵,来自海外的信徒也比比皆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港台地区和日本、东南亚诸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公热,人们把关帝尊为“武财神”,相信关帝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并倡导大家以关公为楷模,在社会和商贸交往中以义为先,以诚待人,一身正气,凛然处世。

细看庙里的男男女女,有的是一脸虔诚,有的是一脸惊奇。有的是来叩拜的,有的是来旅游研学的,还有的则是到庙里录视频拍照的。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期望。

(二)

我来干什么?

我来拜谒关帝祖庙,是为接受一种熏陶。堂皇的庙殿,精美的牌坊,高大的午门,悬梁吊柱的春秋楼,别具一格的刀楼、印楼、钟楼、鼓楼,千姿百态的老松、古柏、奇花、珍草,还有为赤兔马立的“追风伯祠”,为周仓等人立的“部将祠”,还有崇宁殿前的铜案、铁鹤、蟠龙石柱、青龙偃月刀,以及清代帝王们手书的“义炳乾坤”“万世人极”等宝匾,众多文物建筑构成了一个厚重的文化氛围。身处其中,倍感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伟大。据说康熙年间重修这座庙宇花费了11年时间,征用的全国能工巧匠不计其数。实际上,解州关帝祖庙是当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各方面成果的结晶体。它像一本卷帙浩繁的巨书,一个人即使用毕生精力来读它,也不可能读完它的全部书页,何况我们只是在关老爷“居住”了1400年的庙院里匆匆走了一趟!关帝祖庙若是一本书,那恐怕我们只是瞧了瞧它的封面而已。但起码我们是嗅到了浓郁的古文化气息,这种气息谁说不会在我们的知识库里沉淀一点东西,不会在我们心田里引燃几处智慧的火花?

我来拜谒关帝祖庙,是为感受一种精神。关羽是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历史人物,也是忠、义、仁、智、勇的化身。其庙堂气宇轩昂,其塑像威武非凡。关羽为民除害、桃园结义、千里寻兄、白马斩颜、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英雄壮举,都被丹青妙手描绘在午门的墙壁上,供天下人瞻仰效法。关羽现在是“神”,而当初是人。正因为他怀抱理想,不甘做凡夫俗子,才最终成为高贵的“神”。人们认为神是迷信的产物,而我认为神就是完美和超越的人。关羽出身平民,靠真本事驰誉天下,无疑他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勇往直前、做事必成的志气,就是顶天立地、五雷轰于顶而脸不变色的浩气,就是为国为民、不贪己利的正气。当今社会,人海茫茫,寻一立身之地尚需抖擞精神,艰苦努力,更何况想要出人头地?俗话说“神仙驾云人驾气”,气就是精神。假如关羽当年没有一种冲天精神,他能够封公封王封帝,坐在这里千秋万代受人顶礼膜拜吗?

我来拜谒关帝祖庙,是来寻求一种激励。世间万事难,人生多愁苦。而若是把这难和愁苦放大了,人就很容易意志消退,萎靡不振。人生需要一种激励,就像鹰击长空时需要翅膀根上那种跳荡的冲动,就像火箭启动时需要发动机那种爆炸式的推涌。登上四周围有108片隔扇的春秋楼,我看见一尊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关羽此时身着龙袍,正坐侧面,右手捋须,左手撩袍,一部《春秋》置于他右侧的案台上,目光灼灼,烛光灼灼,俨然一幅英雄攻读的真景再现!我从这里找到了一种激励。关羽是与文圣人孔丘并列齐名的武圣人,他戎马倥偬,还刻苦认真地读书学习,对以文为业的我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鼓舞鞭策?我想,如果在我的案头摆一幅“关公夜读春秋图”,肯定会激发我苦学勤思、日日向上!

我来拜谒关帝祖庙,是为增强一种自信。关老爷出生在距解州不远的常平村,我们都是运城人,顶的是同一片天,踩的是同一块地,吃的都是运城这片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庄稼。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已近两千年了,但我相信,世道虽易,水土未变。这片土地仍是人才成长的温床。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把根茎扎进深深的泥土,从万宝俱全的沃土中汲取文化与道德营养,从而结出饱满丰硕的果实。

(三)

关帝祖庙是运城的无价之宝,关老爷是运城历史上千古一人。运城市素有关公故里、大运之城的美称。近年来,每年金秋时节,运城市都要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用以弘扬关公文化和精神,推动文商旅融合,励志鼓劲,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关公故里的人,我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多了一分骄傲、两分自豪、三分自信,这就是关老爷和老爷庙的“地利”所赐。

“关公红袍绿袖,保我华夏九州。”这回拜谒关帝祖庙,我才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关公精神,可作为助推我们人生和事业航船破浪前行的顺水顺风!当走出关帝祖庙,回首向关老爷辞行时,我忽然想到:神是人变的,神是“人极”,也是人的意志和期望的具象体现。人能想到的,神才能做到;神能做到的,人也应该能够做到。古为今用,神为人用,就看我们如何来用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