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1
任志民
在天津的杨柳青古镇,阡陌纵横的胡同中间有座小戏台,戏台的对面矗立着一座“袖珍关帝庙”,来来往往游人进去的不少,香火很盛,烟火气很浓。
关公是地地道道的运城人。到了年节时分,或者旅游旺季,这里的各种社火活动、艺术表演,热闹非凡,人气爆棚。尤其武术大刀展演叫好声不断。
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运城市演艺集团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新编历史蒲剧《忠义千秋》皆先后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当满满河东风韵的乐曲声响起,一场场文艺盛宴让首都人民用情去品关公故事,用心去读河东历史,场场爆满,掌声不断,引起强烈共鸣。这部剧主要是以史料为依据,从关羽离开故乡解州的历史讲起,选取了“除恶霸”“桃园结义”“古城会”等重点事件进行演绎,艺术地再现了关羽波澜壮阔的一生。
有一年冬天,我休假回到了老家运城。出了运城火车站,倒车还要一会时间,望着火车站广场威风凛凛的关公雕像,不由使我激情澎湃、思绪万千。关公是几乎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信仰,我就想,有点时间还是去关帝庙看看吧。
当我第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解州关帝庙。那天庙前有一汪浅浅的积水,恰好折射出红色古垣墙、黄绿相间琉璃瓦和千年沉木交错的斑斓景象,像是穿越一般不自觉地走进了关公那段叱咤风云的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 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开始修建。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到了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重点维护修复,使之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在我们河东古代名人灿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为今盐湖区常平村人。
相传,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深明大义。在青年时期,他因为打抱不平,杀死乡里恶霸而远走他乡,遇到刘备、张飞后,与之结义,发誓辅佐刘备,匡扶汉室。此后多年,他便跟随刘备灭董卓、破袁绍、战吕布、退曹操,屡建战功,后因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悲壮去世。蜀汉丞相诸葛亮评关公是“绝伦逸群”。
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7.3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诸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走进中轴线北端的主庙,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这里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需仰视才看得全。
在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解州关帝庙,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享誉华夏,扬名海外。这座古老的庙宇见证了关羽从一位历史英雄人物逐渐演变为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忠信义勇的化身。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之地,古老与现代交融,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人间一出戏,人生关云长。在书本里,在舞台上,随着关公学正统观的兴起,蜀汉成为正统,关羽更被作为忠、义、勇的化身广为渲染。同时,宋朝皇帝对关羽多次追封,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政治地位。于是在《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里,关羽被有意美化和神化,其形象为“雄赳赳九尺二寸虎躯立,枣红脸儿,圆睁睁丹凤眼,左右紧横卧蚕眉,三绺美髯过玉带”。舞台扮相则是“蟒衣曳撒、红袍、项帕,直缠、褡膊、玉带、带剑、三髭髯”。在随从方面有周仓、关平伴随左右,通常是前者持刀、后者捧印。
听专家介绍,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关羽画像,是1909年出土的金代版画《义勇武安王》,它描绘的是关羽指挥作战的场景。到了明代,朝廷注重关羽的军事能力,希望他能够帮助镇抚海疆、佑护百姓。因此,明代画家延续金代的画风,着重表现关羽作战神勇的一面。宫廷画家商喜的《关羽擒将图》即如此。该图取材《三国志》,描绘关公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的故事。关羽坐在岩石上,身材魁梧,双手抱膝,内着盔甲,外披绿袍,“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其他人分布在周围,且身材比例相对较小;画的背景是松树、岩石等,这当然是为了映衬关羽的伟岸和威猛,但也与文人画的流行有关。文人画追求意境,专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自唐代出现后,逐渐被文人推崇,成为画坛主流。所以,为了追求所谓雅趣并跻身文人画行列,很多画作往往会以山水入画,这在关公画像中同样体现得比较明显。
进入清代,关羽更是受到了更广泛的喜爱,有关画作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关羽的形象也呈现多元性,有战将、儒士、财神甚至帝王等。比如,丁元公《关公像图》描绘的是作为武将的关羽和周仓立于云端的情形。此图构图简洁,作为背景的白云除了点明地点外,还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烘托出关羽作为战神、武圣的形象。焦秉贞三国人物册页中的“关羽像”则是儒士打扮——头戴蓝色雷巾,身穿圆领绿袍,手抚腰带,面色红润,略带笑意,俨然一位饱学之士。焦秉贞是宫廷画家,他创作的关羽应该反映了当时清朝帝王对关羽的想象和认知,即关羽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将。清代年画《上关下财》则把关羽塑造为财神形象。
关羽在我国民间也是受欢迎,各行各业争相奉之为保护神,财神即为其中一种。财神原有好几位,基本是文人,关羽加入之后,遂有文武之分。身为武财神,关羽有被单独供奉的,也有与文财神一起被供奉的。我见过就有关羽是帝王装束的,他端坐龙椅上,神态安详,气象庄严。因为“关”和“官”谐音,因而还有官运亨通、财源广进的寓意,在民间很讨口彩。
关公不仅是运城的,他还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后来人,我们就是要接续传承,创新发展,一定要让关公精神发扬光大,使关公文化“活”在当下,力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旧观念的“过去时”变成新时代的“现在时”,从历史岁月的积淀中,焕发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芒。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