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鲜为人知的五则关公故事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1

冯建国

奋勇斩恶狼

关羽小时候,故里常平村附近的中条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因为洞前是一片绚丽的桃树园,所以叫作桃花洞。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这里满山桃花灿烂,蝶飞蜂舞,景色美丽迷人。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这个洞里住过一位高人,收藏有非常珍贵的宝物。只是由于沟壑纵横、荆棘丛生,洞的周围盘踞着一群野狼,不时伤害人畜性命,山下一带的百姓望而生畏,哪里还敢来这里踏青赏花,更别说是进洞里寻找宝物。

关羽知道后,决心独斗狼群,为民除害。一天午后,他手持利斧,身背火把,准备独自进入洞中,一探其究竟。就在他快到达桃花洞时,却发现胡玥一身侠女打扮,手挽强弩,斜背箭囊,远远跟在自己的后面。

胡玥是关羽私塾老师胡先生的女儿,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两人一块学习,互生倾慕,仿佛一条连心的红线,把他们紧紧相连。当胡玥知道关羽的行动后,就尾随而来。关羽苦苦相劝,胡玥就是不听。相持不下,关羽只好同意了胡玥跟着自己的请求。

两人还未到洞口,就见一群恶狼目光如炬,张牙舞爪扑了过来。关羽和胡玥齐心协力,沉着应对。胡玥先连发数箭,射瞎了头狼的眼睛,疼得它满地打滚。关羽见状,手持利斧急忙赶上前去,连砍十几斧头,将头狼杀死。

接下来两人越战越勇,连斩数狼,只剩下小狼崽子,落荒逃进深山去了。两人进入洞中,找到一堆竹叶简,即后来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成为他们的定情信物。从此以后,常平一带再没有受到恶狼的侵害,直到现在,当地的人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讲述着关羽机智勇敢、勇斩恶狼、为民除害的故事。

拜师对对联 

少年时代的关羽聪明活泼,父亲关道远决定送他拜师上学。这一天,关父在家里略备薄酒,请来私塾老师胡斐先生,几经相让,胡先生坐了上座。关羽端来一碗绿豆汤,与熏鸡、清炖鲤鱼等几样菜,一道摆在桌子上。

胡先生见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想必就是未来的弟子,便眉头一皱,指着桌子上摆的熏鸡,顺口吟了一个上联“五香熏鸡稀烂梆硬”,关羽顺手端起桌子上的绿豆汤,对答道:“绿豆熬汤翻滚冰凉。”胡斐不由得喜上心头,暗里叹道:“此子可教也。”

不过他并未动声色,而是指了指盘中的鲤鱼,抑扬顿挫地说道:“鱼变龙,龙变鱼,鱼龙变化。”关羽知道先生是在有意考他,就毕恭毕敬地说道:“师同生,生同师,师生同乐。”胡斐见关羽的应对不仅文字工整,而且寓意深刻,心里格外地喜欢。

只见他略微沉思了一下,看了看院子里茂密的竹子,若有所思地说道:“百尺竿头未止步。”关羽已深知先生的寓意,便故作一种少年老成的神态对道:“盛名之下更虚心。”这一次,没等关羽的话音落地,胡斐就接着说道:“村中四境人家,鸡鸣犬吠。”关羽也不假思索,童声朗朗地对道:“朝内九重帝阙,虎踞龙盘。”

到了这个份上,胡先生早已是喜上眉梢,他避开关羽,乐呵呵地对关道远说道:“翠竹有情,独长有道门第,将来必成大器。”自此以后,关羽拜于胡先生门下,习文练武,苦读春秋,终于名垂青史,享誉天下,成为万世人极武圣人。

“四好”家训传

关公一生赴汤蹈火,屡建奇功,为三国分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与孔子齐名的武圣人。不过,大家是否知道他传下来的“四好”家训呢?

东汉末年的一天午后,温柔的阳光洒落在一座静谧的庭院里。关公看着儿子关平、关兴苦练书法,长进很快,不由得喜上心头,随之兴致勃勃,挥笔写下十二个大字——“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并当庭立下训诫,关氏后人以此作为立身之本。

别看这朴实无华的十二个字,看似浅显易懂,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为学、为事、为人的价值观念,被人们誉为关公的“四好”家训,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广为传颂,被碑刻藏庙铭记,不仅是对关氏后裔的庭训教诲,而且成为我们华夏民族为人处世的准则与宝典。

读好书‌,就是要有选择性地多读经典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书籍;说好话‌,就是坚持真理,多说真实有益、团结友善的话;行好事,就是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选择诚信正义的行为;做好人,就是为人正直善良,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做人道理了。不过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我们运城中心城区里坐落着一座关王庙,庙里献殿北墙中间的条石,就是篆刻的关公“四好”箴言碑。每块约1米高、0.23米宽,立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前往一睹尊容。

做豆腐

关公镇守荆州城时,在西门外开设练兵场,分派关平、周仓操练步军,廖化、魏延操练骑军。他将军士按25人分组,进而操练布阵、进攻、防守等。不料过了端午节,荆州的天气日渐热了起来。一天午后,关公来到演兵场,见将士们光着膀子在演练阵法,挥汗如雨,当即下令旗牌官鸣金收兵,让将士们在树荫下休息片刻。有一位参军说:“大帅,这样热的天气,必须要做好防暑降温,否则后果不堪。”

关公听后点点头,再仔细一看,将士们有的双目赤红,有的口舌生疮,内火很重。正在这时,伙夫们挑来饭菜,关公掀开盖布,只见是馍馍稀饭,菜里还放了红红的辣椒。关公不解地问道:“天气这么热,大家火气很重,菜里为什么还要放辣椒呢?”伙夫回答说:“大帅有所不知,在这大热天里演练流汗多,菜味淡了难以下咽,加些辣椒好下饭。”

关公沉思了一下,默默地离开了演兵场。他回到大营帐内,顺手脱下战袍,擦去汗水,来到饭桌旁坐下。厨师端来醋熘白菜、水煮蛋,还有水鱼凉粉、水煮黄豆等,这些饭食都是关公喜欢吃的。当他看到水煮黄豆这道菜,突然想到自己在家乡做过豆腐,豆腐里的石膏能清热败火。如果将这些黄豆做成豆腐,既是美食,又能败火,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他当即传来粮草官,令他准备好黄豆和石膏,连夜组织士兵们担水、推磨、烧火、摇浆……随后自己端起小钵碗,亲自点进石膏。待豆浆凝固之后舀进包袱,用木板挤压掉其中的水分。然后让士兵们打开包袱,只见一板雪白细嫩的豆腐带着豆香扑鼻而来。他顺手取过一把扁刀,把豆腐划成整齐如一的方块,分散给周边的将士们品尝,士兵们直说清新凉爽。

接下来他又组织了一批聪明伶俐的亲兵,亲自教他们做豆腐。他们手艺学成以后被分至各个兵营,担任教师的角色。各军营就地选材,大量制作,将士们就都能够吃上鲜嫩可口的豆腐了。过了一段时间,军营中的内火病都不药而愈,将士们精神抖擞,训练又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为民斩大蟒

关公镇守荆州时,华容县境内有一座桃花山,山里时常有怪物出没,为害乡里,百姓苦不可言。关公知道后,决计除掉怪物,以解除百姓后顾之忧。这天阳光普照、晴空万里,关公带着周仓和二十几名关西大汉,从荆州城登上快艇,顺流向华容县进发,在桃花山附近上岸,沿着江边小路向前走。

当地百姓告诉他们,所谓怪物原来是黑龙潭里的一条粗大蟒蛇,凶猛无比,不时出来伤人害物。这天晚上,关公和周仓他们住进黑龙潭附近一座破旧山神庙里,点燃起松明子,将破庙照得如同白昼。庙台上泥塑的山神,圆瞪双眼,面目狰狞,似乎在告诉关公不要掉以轻心。

关公秉烛夜读春秋,一夜无事,眼看着东方泛起鱼肚白,他起来先练了一套拳脚。吃过早饭后,他便指挥大家按部就班行动起来。他先命县令去疏散山民,以免误伤百姓,又命令周仓和县尉带上关西大汉在阵前助战。一切安排妥当,他便提着青龙偃月刀,与大家一同来到黑龙潭。

此时的黑龙潭风平浪静。潭面有微波荡漾,倒影儿闪闪烁烁。直到午时三刻,关公正凤眼微闭,琢磨着巨蟒是个什么样子时,却见一阵狂风卷过,刹那间水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滔天,一条两丈多长的巨蟒腾空而起,直奔关公众人而来。关公见状,丝毫不敢怠慢,急令周仓和大汉们将巨蟒围住。

那巨蟒一点也不害怕,翻滚腾挪,张牙舞爪,直与众人斗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说时迟,那时快,关公大喝一声,挥起青龙偃月刀,只听得“咔嚓”声响,将巨蟒拦腰斩断。老百姓闻讯赶来,将巨蟒剁成肉块,扔到潭里喂鱼。从此桃花山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至今供奉关老爷神像,千年香火不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