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1
曹 飞
上学的时候,得过奖,也挨过罚。假若没有教师介入,我大概会过得随波逐流,饥则食渴则饮,到一定年龄再冒险谈个爱情。这样一来,我的人生肯定就毫无章法了。
我初中就读于芮城二中,当时英语成绩一塌糊涂,经常在课堂上就酣然入梦。负责警戒的同桌偶尔也被引入梦境,一时间鼾声此起彼伏,直到英语老师上前厉言责备。
我俩显然是先天性油盐不进,让老师明显感到身心疲惫。有一次她指着我的课本说,你这书新新的,过了期末考试还能退。又说邻座的书恐怕退不了,因为有涎水!
如果说学生时代对老师的尊敬更多源于经验主义式的惧怕,如今再回想起来,我更倾向于是对老师刚正无私德艺双馨的真挚敬重。
英语老师名叫刘应芍,兼职班主任。从初一至初三上半学期,她在课堂上从来不苟言笑,敬业认真的教育方式和一丝不苟的授课态度令我经常自责。我也曾颓而不废,以一节自习时间背诵一组单词,课间吃个馍夹菜便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我就内心发怵地认为,老天把我学英文的这扇窗封得死死的,绝对看不到一丝亮光。
尽管有我这样的成绩拖后腿,但是在刘老师带领下,我们班仍然被公认为重点班、火箭班,也多次获评诸如“优秀班级”之类的荣誉称号。有一次,钉挂在黑板上方的一块荣誉奖牌突然掉下来,险些砸中正在台上讲课的老师。我中午放学后从家里带过来一台手电钻,在同学们扶护下,以课桌垒板凳方式踩上去重新钻眼安装,顺带把其他奖牌也钉得结结实实。刘老师得知后,在课堂上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番。
那是我唯一在英语课堂上获得表扬。春风化雨的高光时刻,令13岁的少年感觉世界无比美好。
“先成人,再成材”是刘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从来不说多余话。她教育我们说,成不了人,即便是成了材也是坏材。有次我在课间埋头苦睡,英语课代表拿她的塑料发卡捅我脑袋,我猛抬头撞断了发卡。她就哭哭啼啼找刘老师打报告,说我弄坏了她的发卡。刘老师近前查明真实情况后,当即批评她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忐忑的心得以平复,我们后排男生更加觉得刘老师是我们“弱势群体”的精神支柱。
记得有次晚自习,两个高年级男生冲进我们教室,叫嚣着要打一个捣蛋鬼同学。同学们立即团结起来,拦人挡架的,出去报告老师的,围在捣蛋鬼周围不让靠近的,待到老师过来,两个高年级学生已逃之夭夭。问明情况后,刘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进行训话。她说,你们今天做得很正确。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以后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一定要稳住局面,咱们班里这么多男生,岂能让坏蛋为所欲为?
刘老师短短一席话,说得我们热血沸腾。
因为业绩突出,初三下学期刘老师调入教育局工作。最后一节英语课,语文老师红着眼睛向我们证实了这个传闻。她说以后刘老师就不来学校了,她怕她控制不了感情,所以让语文老师代她转达与大家两年多的师生情谊。
记得那节英语课,安静的教室里,女同学的抽泣声不绝于耳,班里的男生全都沉默不语,就连最调皮的男同学,也都低着脑袋安静下来。原来学生时代最恐慌的,不是老师们的严厉批评,而是突然失去约束的放任自流。
再后来,我们毕业后相继参加工作,每每遇到同班同学闲聊,大家都争相模仿刘老师的讲课场景,丝滑流畅的英文对答、英文责备,然后就都捧腹大笑。我知道,这真挚的笑声,是对懵懂学生时代的倾情怀念,也是对匡正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恩师的感激与惦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