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8
□记者 王捷
主角:彩绘木雕菩萨坐像
出生时间:明代
尺寸:长15.6厘米、高27.6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双目微闭、眼神低垂,嘴角微微上扬,神态怡然自得……让人有如此感触的,正是盐湖区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明代彩绘木雕菩萨坐像。这尊坐像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诉说着河东大地明代佛教艺术的灿烂篇章。
菩萨像作为佛教造像的重要类型,是信徒供奉、朝拜的对象,承载着人们对菩萨慈悲护佑、救苦救难的祈愿。明代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菩萨像以“慈悲庄严”为核心美学特征,兼具世俗化与神圣性。这件明代彩绘木雕菩萨坐像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件珍品1966年由群众捐送,长15.6厘米、高27.6厘米,其头戴冠饰,面部表情宁静祥和,面容丰腴圆润,沿袭了些许金元时期造像的浑厚、壮硕之感。其双目微闭,似在冥想沉思,又似在俯瞰芸芸众生;唇边极富韵味的笑意,流露出慈悲之态,符合佛教造像中菩萨慈悲为怀的形象塑造要求,给人一种“慈眼视众生”的意境。
菩萨胸前佩戴璎珞,华丽的造型,让木质的璎珞看上去就如玉石、玛瑙、珍珠、琉璃等一般闪耀。菩萨为结跏趺坐,体态端庄,神态怡然自得,身披袈裟等服饰,繁复的衣褶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层次感与动感,将衣物自然垂落、随身体姿态起伏的效果刻画得淋漓尽致,赋予木雕灵动的生命力,明代工匠精湛的技艺与写实的风格亦扑面而来。
整体而言,这尊木质坐像刀法粗犷又不失细腻,使其更显古朴韵味。尽管历经岁月侵袭,这尊坐像个别细节有磨损、风化的迹象,身上的彩绘也剥落了许多,但周身留下的色彩依旧让人眼前一亮,不难想象这尊佛像在创作之初的华彩与庄严。
菩萨的慈悲形象,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核心教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审美观念。凝视这件明代彩绘木雕菩萨坐像,其脸上的笑意仿佛穿越时空,给予观者心灵慰藉,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护佑的力量。木雕坐像作为宗教艺术与世俗审美的物质载体,既体现了明代工匠精湛的工艺技术,也承载了深厚的宁静、慈悲、智慧等精神内涵,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影响,是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典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