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时间:2025-09-05
永济市华夏传统文化整理研究中心白露节气墙绘 记者 刘亚 摄
白露,一个诗意的名词,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仲秋时节的开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其中秋属金,而金色白,因此秋天的露水也就被称为了白露。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表示这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习俗
1.收青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2.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3.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4.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养生
1.起居养生
在生活起居上,早睡早起,闻鸡起舞,调气调神,使机体气机贯通,护卫肺金,抵御秋燥的侵害。进入白露节气应注意养肺,建议大家多做户外运动,以净化吸入的空气质量,以及增大肺部呼吸能力,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其次,早睡早起还能宁静神志而顺秋气。白露时节也需注重睡眠,这时候夜间相对夏季会有所增长,注意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小时~8小时的睡眠时间,白天才能有充沛的精神应对秋燥,秋睡也是秋季养生的关键。
2.饮食养生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秋季,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也就是说燥主秋令。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中带血等一系列症状。所以,立秋过后应当注意润肺养肺,在合理的饮食搭配基础上,可适当食用如蜂蜜、百合、杏仁、太子参、山药等柔润食品,补益肺胃,有益健康。
3.情志养生
情志致病是常见的疾病病因,在中医学中,肺在志为忧、悲,均属消极的情绪,对于人体的重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即“悲则气消”,所以有俗称的“悲忧伤肺”一说。
秋后要重视精神卫生,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内心平和。情绪波动要主动排解,可找亲人、朋友谈心及心理医生干预,也可通过发展兴趣爱好和户外活动调理情绪。
4.中医干预之法
从白露开始,天气变得越来越凉,有些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所以白露起要温补阳气,补养肾气。每晚用艾绒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此外,白露时节还可以进行艾灸保健治疗,可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艾灸的主要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肾俞、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中府等。每次选择2个~3个穴位,每穴灸15分钟~2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能忍受为度。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