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也爱吃烤鱼

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5-09-01

永济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展出的古人烤鱼场景 记者 刘亚 摄

成语“脍炙人口”原指美味人人都爱吃,后引申为诗文写得好,被世人广为称颂与传播。《说文解字》曰:“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段玉裁注曰:“有丳贯之加火上也。”可见,炙就是把肉类食材串起来放在火上烤,犹如今天的烧烤。

先秦时代就已经有烤鱼了。及至两汉三国,炙鱼虽鲜少见于史籍,却仍是很常见的佳肴。

今四川长宁、江苏徐州、山东临沂,河南洛阳、陕西绥德等地,都有描绘汉代“烧烤”生活的汉画像石出土;甘肃嘉峪关一带的魏晋壁画,也有炊者持烤串在火上翻烤的画面。在四川长宁二号石棺的“杂技、庖厨、饮宴”画像中,炊者跪坐在方形炙烤炉盘前,旁边则挂有准备好的两块肉、两条鱼。而在徐州画像石“庖厨”图中,也能看到两名炊者手持数串烤肉,其上方还悬挂着两条鱼和两只兔子,地上还有一只鸡与一条狗,似乎在追逐打闹。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烤鱼的做法愈发考究。据《齐民要术·炙法》描述,古人烤鱼前,要刮去鱼鳞将其剖洗干净,接着用刀在鱼身上划几道细口,放入姜、葱白、橘皮、豉汁等调料腌制入味。烤鱼时,“微火炙半熟”,用小火将鱼烤至半熟,然后再刷上用苦酒、鱼酱、豉汁混合而成的料汁,耐心等待一会儿即可食用。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其实,三国时代的鱼不仅能够食用,还能制成战略武器。江淮地区盛产鱼类,有些鱼脂肪肥厚,虽不适合食用,却可以制成鱼膏。建安初,刘馥任扬州刺史,便储备了数千斛鱼膏作为守城利器。这里提到的鱼膏,就是鱼油。如赤壁之战时,诈降的黄盖曾带着满载鱼油的快船来到曹操水军中,趁“东南风急”,纵火“烧尽北船”,最终使曹操大败而回(《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