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忠犬:舍命守护主人失银

来源:时间:2025-08-26

电子报刊

运城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陶狗  记者 刘亚 摄

人到窘境逆境困境绝境,无论亲友,各种做鸟兽散时,尚有一条小狗依偎脚边,赶之不去,怎能让人不对其备生疼爱与尊重。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一山西潞安人,其父被人冤枉,“陷狱将死”。这人把家中钱财搜括一空,拢共大约一百两银子,装进腰包,准备去郡府里通通关节,把父亲救出来。“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这人实在是烦黑狗跟着,下了骡子,“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这人才重新上了骡子。疾驰到郡府时,天色已晚,一检查腰包,不知什么时候漏了个洞,至少有一半银子丢失不见了!吓得他“涔涔汗下,魂魄都失”,想回去找时,城门已关。这一夜在旅馆不禁绕室彷徨,长吁短叹,想自己来郡府的那条路恰是南北冲衢,平日里行人如蚁,怎么可能再找回丢失的银子呢?天一亮,城门刚开,他就骑骡出城,抱着一念侥幸查找失银,来到自己昨天下骡打狗的地方,发现黑狗已经死在路边的草丛里,“毛汗湿如洗”,这人觉得奇怪,把黑狗的尸身抬起,才发现身子下面捂着自己所有的失银。原来是这条狗为了把他丢失的银两找回来,活活累死的!(《解放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