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13
许 竹 马红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最早、历时最久的战场
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法西斯国家在全球点燃了第一把战火。从东北抗联的浴血奋战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英勇抵抗,再到长城沿线的殊死搏杀,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战场的开端比欧洲战场早8年,比太平洋战场早10年3个月。即使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1937年算起,也比波兰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早2年,比美国对日本宣战早4年。罗斯福曾赞扬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唯一贯穿反法西斯战争全程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十多年时间里,亚太地区完全依靠中国独立地支撑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战场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战场在战略全局上支援和配合了盟国的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据统计:1937年侵华日军为21个师团,到1941年达到40个师团,这几年日军把80%以上的兵力用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美、英等国参战,但是大多数日军仍被牵制在中国战场。1944年至1945年,日军总兵力为365万人,其中199万人投入中国战场,占总兵力的54%。中国军民的抗战,极大地牵制、打击和削弱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力量,不仅使日本法西斯放弃“北进”计划,有效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而且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极大地配合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国重要的战略支撑与后方基地
一方面,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席卷了菲律宾、马来亚和香港等地。在这种危急形势下,中国于1942年紧急组建约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本侵略者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进入缅甸作战,修筑了被誉为抗日生命线的“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道,为东南亚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昆明、成都、桂林、柳州等所需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本土,直接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此外,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战略物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5亿美元的矿产品、农牧产品,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148亿英镑的农产品、矿产品。在军事情报方面,中国共产党曾向苏联提供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情报、日本关东军部署情报;中美成立了以破译日本密电为主要目标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中国共产党也在气象情报、营救美军飞行员方面提供了合作。这些物资和情报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战场是牺牲最为惨重的反法西斯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中国有930余座城市被日军占领,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被侵占的大城市占全国的80%以上。被破坏的工厂有3840家。全国直接、间接蒙受战祸侵害的灾区人口达2.6亿人以上,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万人。同时,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余万人,占整个世界大战中全世界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二还多;中国财产损失600余亿美元,战争消耗4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在巨大牺牲之下,中国抗日战争也取得了巨大战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歼灭日军数量最多的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战争结束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人,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屿的日军总和,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这些确凿的数字有力地证明,中国战场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东方反法西斯的第一道防线,其付出的巨大牺牲不仅为民族独立而战,更为人类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代价最沉重的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争取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东方主战场的丰碑,永远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卓绝贡献,也永恒昭示着和平与正义的必胜信念!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