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8
孙智明
学生作业是连接教与学的核心纽带。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基于学生学业成绩和认知特点,自动生成作业并及时批改和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
日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确提出“教师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后作业生成与批改以及学情分析”。因此,人工智能时代广大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人工智能“作业素养”。
一是自动生成分层化、个性化和趣味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人工智能时代作业设计需要打破“全班一套作业”的模式。基于每个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课堂练习完成情况以及以往作业与考试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生成个性化作业,实现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不同,真正实现规模化的因材施教。
趣味化作业。传统的纸笔作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将作业趣味化。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复习背记10个单词的作业,只需要输入一条提示词即可自动生成根据图片猜词、根据释义选词、在具体句子中填词等多种游戏。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自动关联多学科知识点,生成综合性、情境化作业,如初中地理气候类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只要输入结合初中地理“气候类型”主题,生成一项实践性作业。
二是精准控制作业时长、题量和难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减少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传统作业全班整齐划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差生过量”和“优生无效”,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组织以年级为单位,基于人工智能平台训练一个作业智能体,所有学科通过该智能体布置作业。各学科设计作业时,可以通过教师试做掌握完成每个作业的时间,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作业监管平台、平板练习、学生历史数据和作业题的思维难度等,精准掌握不同学生完成同一难度作业的时长。各学科布置作业时,作业智能体可以预设每天最多的作业科目数和时长,根据各学科每道作业题的难度、时长,自动与不同学业基础的学生进行匹配,生成人手一套各不相同的作业。
三是及时完成作业批改、学情诊断和智能推送。作业批改注重及时反馈与人文指导相结合。教师利用电子作业、拍照上传、高速扫描等方式,可以瞬间完成作业的批改,自动生成班级错题分布图、个体薄弱点追踪等,并且可以将错题自动归因为概念误解、计算失误等类型,加入每个学生的错题本,辅助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评。
教师的人工智能“作业素养”不在于炫技和创新,而在于让每个学生被看见、被理解、被点亮。未来教师“作业素养”的核心价值在于,在人工智能提供的学情地图上规划学习路径,在机器生成的资源库中遴选育人素材,在技术构建的虚拟场景中激发真实成长。当作业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任务清单”而成为动态生长的“学习脚手架”时,教育才能真正回归本源。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