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1
□武紫仪
初次踏足人社局,是来办理手续。宽敞明亮的大厅,院中停满的办事车辆,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
再次怀着兴奋与忐忑步入其中,井然有序的环境、职责分明的科室、门前清晰的标牌,让我感受到它开放而积极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
初来乍到,我对这里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整齐的办公桌椅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领导态度和善,同事氛围亲切。临行前父母的叮嘱犹在耳畔:“多看多听多记,遇事沉心;向同事学习,提升业务;急事慢说,难事要事及时汇报。”而母亲那句“时间观念要强,按时上下班是态度问题”,更是将“责任心”的种子悄然埋下。
一个炎热的下午,临近下班,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的轻响,我膝盖上的伤口隐隐发痒。这时,主任接到一个电话,处理一位群众关于某项补助的诉求。
电话那头,对方反复用身边人的见解反驳,语气偏激生硬。我阅历尚浅,听着不免焦躁,主任却始终语气平和,耐心解释:“费用发放并非我们这里的端口。”对方引用市里的某项政策坚持己见,那一刻,我甚至疑惑其是否理解有偏差。最终,电话在主任提出解决方案后结束。
键盘声里,主任轻声对大家说:“咱们仔细捋捋这个情况,若政策确实适用,就向上级反映,争取为群众谋点福利。”
时间早已悄然滑过下班节点,我抬头,却望见主任脸上毫无倦色,反而带着释然与满足——那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后的神情。
一瞬间,我思绪翻涌。隔着厚重的办公桌椅,我感觉触摸到了这栋大楼的内核:大家对群众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怀,将每一个诉求放在心上,冷静寻求解决之道。这不正是最真切的责任担当吗?这让我忽然想起清晨家人送我上班时,我望着街景感慨:“为什么XXX不开门?”父亲答:“因为它不直接面向群众。”此刻,我才真正掂量出这句话的千钧分量。
在这里,群众的每一个咨询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我曾以为是自己经验不足,现在豁然明了:支撑这一切的,远不止经验与阅历,更是那份深沉的理解、热忱的服务,以及根植于心的责任心。母亲的叮嘱,此刻变得无比具体。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就是我眼中的人社局,一个在宏大体系中悉心体察个体冷暖、以责任守护情怀的地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