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祭兰釉描金双龙盅 蓝金辉映的瓷中雅韵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1

□记者 薛丽娟

文物名片

主角:祭兰釉描金双龙盅

出生时间:清代

尺寸:高4厘米、口径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悠悠岁月里,总有一些人与物能在时光中留下深刻印记。在盐湖区博物馆的珍藏里,有一抹独特的蓝尤为耀眼,那便是清代祭兰釉描金双龙盅。它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杯上萌萌的描金双龙戏珠图案,更是引人眼球。每一道釉彩、每一处纹饰都仿佛在岁月中吟唱,令人为之倾倒。

此盅的来历颇具意义,1963年由盐湖区群众捐送,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从形制上看,它高4厘米,口径7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线条流畅自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古代实用器皿的需求,又极具观赏性,拿在手中,大小恰到好处,手感舒适。

论及工艺,盅内施透明釉,纯净光洁,如同清澈的湖水,给人一种宁静之感。盅外以蓝釉为底,沉稳大气,为这件器物增色不少。祭兰釉,即祭蓝釉,也称“霁蓝”“霁青”“积蓝”,是一种高温钴蓝釉。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的唐三彩低温蓝釉,不过真正成熟且闻名的高温钴蓝釉,早在元代景德镇窑便烧制成功。元代祭蓝釉瓷器存世稀少,却意义重大,到了明代永宣时期,官窑祭蓝釉瓷器更是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其釉水品质上乘,被赞为“宝石蓝”。清代时,官窑和民窑广泛生产祭蓝瓷器,而这件双龙盅的祭蓝釉色泽幽蓝,深如夜幕,又似大海,基调庄重典雅,可谓经典之作。

更为出彩的是其描金工艺。描金作为金彩装饰的一种,是将金粉调入适量胶水,再用毛笔蘸取在瓷面上描绘纹样,或作边线,或作金地。陶瓷使用金装饰始于唐代,起初多为贴金,到了清代,金粉逐渐取代金箔,描金成为主流的装饰技法。在这件双龙盅上,清代的工匠运用描金技艺,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金龙。龙纹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尊贵与吉祥,工匠们笔触细腻,笔法自然,绘就了金龙的矫健身姿。工匠们看似随意绘就,但龙鳞、龙须飘逸灵动,龙爪刚劲有力,龙目炯炯有神,仿佛下一刻便会破壁腾飞。在祭蓝釉的衬托下,金龙更显华丽生动,金与蓝的搭配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风尚。

盅,作为一种小型容器,本义指杯类器皿,特指没有把手的小杯子。在古代生活中,它用途广泛,既可用作饮酒、饮茶之器,也常用于祭祀等礼仪场合。它小巧精致的造型,不仅便于握持使用,更承载着文化内涵。这件清代祭蓝釉描金双龙盅,从实用器转变为博物馆中的藏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它向我们娓娓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