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碧水润绛州

——“一泓清水入黄河”新绛生态实践见闻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5

7月31日至8月1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新闻采访团走进新绛县,12家中央驻晋主流媒体与省内媒体共同探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新绛实践。

从村落间的污水处理站到蜿蜒的汾河岸边,一个个生态工程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水韵新生。

在新绛县阳王、古交、泉掌等镇的村落间,5座蓝白相间的污水处理站格外醒目。这组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民生工程,覆盖13个村庄3.56万群众,27.82亩的占地面积里蕴藏着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的智慧,更印证着项目运行的稳定高效。

2021年开工、2022年试投用的污水处理站,经2023年竣工验收,正默默“消化”着生活污水。在该县阳王镇阳王村污水处理站,清澈的中水正顺着管道汇入农田灌溉渠。一位村民说:“如今,浇地用上了‘放心水’,庄稼长得更旺了。”

沿汾河而行,14.7公里的干流沿岸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总投资2.14亿元的汾河流域新绛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已于2024年9月全面完工。昔日河道内的淤堵砂石被清理,加固的堤防如铜墙铁壁守护两岸安宁,沿岸的景观带也已现雏形。“即便是汛期来临,大家心里也不慌了,傍晚来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家住汾河岸边的龙兴镇站里村村民道出了最直观的感受。

这两项工程正是新绛县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注脚。无论是扎根田间地头解决“末端”污染的污水处理站,还是聚焦修复汾河干流的综合治理项目,其系统性提升防洪能力、修复水生态、打造文旅长廊的举措,都是新绛县深入践行“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坚定行动,承载着“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切嘱托。

如今的新绛,清水穿村过,汾河碧波流。当地政府将持续管好、用好这些生态工程,让母亲河滋养每个角落,让沿河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如河水般绵长流淌。

清流无言,滋养万物。当村庄的污水变作润田的活水,当母亲河重现碧波长流的生机,新绛大地上的一泓清水,正汇聚成奔向黄河的清澈力量,化为沿岸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汾河堤岸上,一位老农指着汩汩清流与满眼绿植感慨道:“水清了,景美了,心也宽了。能留给儿孙的,就该是这样的清水良田。”清波所至,新绛人的日子正被生态之笔重新勾勒,一幅人水和谐的新画卷在汾河两岸徐徐展开。

特约通讯员 杨建义 通讯员 张秋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