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柳宗元高风亮节的动人咏唱

——民族歌剧《柳柳州》观后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01

□祁世坤

柳宗元自诩河东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他逝于柳州任所,世又称“柳柳州”。近日,广西民族歌剧《柳柳州》(以下简称柳剧)来永济演出,倍感欣喜。一进入剧场,就沉浸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浓烈的艺术氛围之中。

主题辉映亲民泪

观看柳剧的演出,主题正是那特别亮目的两句剧词:“北望长安梦未休”“我的长安在柳州”。贯穿全剧复归朝廷而不得的亲民泪,令人感动不已。

河东柳氏自秦末迁来解地,发展至隋唐之初,成为河东郡地的三大望族之属。然而到唐代宗时,宰相柳奭被害,从此“犹不能兴”。唐顺宗时,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进入永贞革新“二王刘柳”核心集团。柳宗元使河东柳氏再度朝政复起,足见他勃发的政坛雄心。

然而,这场革新由于宦官集团的强力反制,随着新皇帝登基而失败,只有146天生命。柳宗元作为南贬的八司马之列,贬至永州。十年永州,他深入民间,沉入底层,写了大量文章和诗歌,不乏“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之作。他在不得志的情况下,立言著述,申明“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信念。利安元元,这是“吏为民役”思想的深层表达。

柳剧紧抓永贞革新这一历史事件,就其“吏为民役”和“利安元元”的表述,追溯柳宗元的心路历程,就他的“北望长安梦未休”,对其复归朝政的心态深入发掘,彰显他跌宕起伏的英雄泪。

二次南贬,柳宗元迁为柳州刺史,使得革新理论在柳州开花结果,即为煌煌四大政绩。他以多病之躯,励精图治,鞠躬尽瘁,英年早逝。虽说柳宗元复归朝廷的政坛雄心,终成泡影,但他的亲民泪却尽洒柳州,一句“我的长安在柳州”感天动地,回响在历史的深远长空。

辅线激扬同志情

永州革新中的“二王刘柳”,刘禹锡排位在柳宗元之前,刘柳本是同科进士,已成政治谊交。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有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视为臣心不恭的表露,这也是他们二次南迁的因由之一。皇帝对刘的处罚是发往环境最为恶劣的播州,而他还要带上80岁的老母受罪。对此,柳宗元慨然上奏朝廷,“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迫使皇帝改判了刘的处境,却最终迁恨于柳,“记怒人臣”。

再次南贬,更见患难之交。而这正是柳剧的一个辅线,这与主线相辅相成,贯穿着全剧的始终。

二人南下,一路相随。衡阳分别时,柳有三赠刘员外诗,刘有三回诗应答,二人相泣分手。二人理想未泯,在精神上相互支持,“书信往来十三载,肝胆相照两心知”,已成生死至交。

柳宗元对刘母的病情多次问询,不想自己却紧随其后。刘母病丧灵柩回归途中,刘得到柳的亡故讣告,更是大放悲声:“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又得知柳的嘱托,收养其子周六,整理遗著。刘禹锡有着两次祭柳之文,且携周六于柳坟前祭拜,深表衷情。

细节重塑形象美

柳诗“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其实是说既是刺史,也不能异地往来。还如柳诗所述“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但刘柳却是形影不离,互诉衷肠,这当是剧情的需要。

柳的夫人唐月,那个永州时期“为父子晚”名为和娘女的母亲。唐朝官员《婚律》,“尊卑不得为婚”。唐月不能以妻名待,更别说是刺史夫人。这样也就有了最后柳的惭情直言,扶正了唐月的夫人正名。剧情如此,显见他废除奴俗的壮举也在自家得到体现,是为妇女解放的先声,其意义非同小可。

他在柳州的四大政绩,可概括为废除奴俗,解放奴婢;破除迷信,去鬼息杀;发展生产,开荒凿井;修复孔庙,兴办文教。无论如何描绘都不为过,所以剧情着笔甚多甚细。

荡气回肠柳州歌

刘禹锡晚年沉醉于民歌的改造,有柳枝词二首和九首之作,其中九首第一有句“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取新翻杨柳枝”。杨柳枝,又名杨柳枝词,在汉唐诗歌中,属乐府诗类。杨柳曲,蕴涵隽永的风情味。折柳赠人也习为时俗,柳剧开篇刘柳的折柳惜别,已见二人的一往情深。

柳宗元给柳州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使之移风易俗;同时也与柳州峒民逐渐融合,深识民族风情的异彩纷呈。历史上,柳州是西南边陲少数民族杂居地,壮族本是能歌善舞的风情民族,这样柳宗元带去的中原先进文化,同西南百越文化的结合产生了特异的效果,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历史传承至今,广西是歌剧《刘三姐》的家乡,本以山歌对唱闻名,《柳柳州》于《刘三姐》,可谓是高潮迭起,再显歌舞的神采风韵。

“千万孤独尽,高山流水情。

柳树情依依,行行复行行。”

这一剧终时的民歌合唱,令人泪目。

多情最是罗池月,长照衣冠冢中魂。

至此,《柳柳州》歌剧,精美绝伦,可谓鲜明的内容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柳柳州高风亮节的高大形象和难以忘怀的深长思念。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