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盐湖堤岸唱响家乡情

众人携手共筑音乐盛宴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01

连日来,运城盐湖22号堤的夜晚,总被此起彼伏的歌声点亮。每当舞台灯光亮起,数千名观众便挥舞起小红旗与荧光棒,熟悉的旋律顺着盐湖的风飘向远方——这场千人大合唱的背后,是一群土生土长的运城人,用热忱与坚守共筑的家乡音乐盛宴。

从台前妙语连珠的主持人,到用音符传递情感的乐队成员,再到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为这场属于运城的狂欢注入着能量。

台前:用热爱点燃家乡舞台

“能为运城出份力,是我的荣幸。”玖合主持人团队的可乐,眼中闪烁着对家乡的热忱。作为千人大合唱的主持人,他见证着这场盛会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运城走红的这些年,盐湖006号灯杆前排队拍照的游客、东湖农贸市场蒸腾的烟火气,总让可乐想为这片土地多做些什么。接到合唱邀约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把对运城的了解全融进了主持里:流行热梗活跃气氛,历史文化问答串联互动,连方言段子都成了拉近与观众距离的“秘密武器”。“不光要让大家听歌开心,更想让外地朋友知道,运城不止有盐湖,还有说不完的故事”。

与可乐一样,本土乐队“次元便利店”连续两年站上这个舞台,早已把演出变成了“家庭聚会”。“去年演出结束时,粉丝追着问明年还来不来,今年消息一公布,粉丝群里直接炸开了锅。”队长西湖笑着说,连续收到运城文旅的邀请,像拿到了家乡的“认证勋章”,心里满是自豪。

鼓手张韶飞对这份“家门口的演出”感触更深:“台下可能有看着我长大的阿姨,有中学时一起组乐队的发小。一句方言歌词、一段熟悉的旋律,不用解释,大家就懂背后的故事。”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是任何外地舞台都给不了的温暖。

同心:风雨里的坚守与巧思

盐湖的夜晚常有大风“捣乱”,却吹不散众人的热情。“风一刮,耳机里全是杂音,歌手只能凭感觉唱;精心打理的发型,转眼就被吹成‘一边倒’,我们都笑称这是‘盐湖限定造型’。”可乐笑着调侃,却没提自己每次都提前两小时到场,和工作人员一起检查设备、调试麦克风,就怕风大影响了演出效果。

面对挑战,大家总有办法:乐队调整排练强度,确保“无耳机也能稳”;工作人员默默加固舞台设备,风再大也不让道具出意外。运城文旅的工作人员早早到场,给观众发小红旗、贴贴纸,把现场变成红色的海洋;演出行业协会的成员守在抖音直播间,一边直播盛况,一边耐心解答观众的提问,让没能到场的人也能感受这份热闹。

为了让歌声更合家乡人的胃口,“次元便利店”的成员们成了粉丝群里的“有心人”。“大家刷屏推荐的歌,我们都记在小本本上,一首首试练。”主唱伟洁说,歌单里既有经典老歌,也有网络热曲,每首都是粉丝“投票”选出来的。而那首原创的《盐池姑娘》,更是藏着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当旋律响起,台下总会掀起默契的合唱,“那种共鸣,比任何掌声都动人。”

共盼:让歌声在家乡扎下根

站在盐湖22号堤的舞台上,可乐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变化:今年的舞台比去年大了一倍,音响设备更专业,观众也多了七八倍,人山人海的景象成了常态。“最难忘的是一个九岁小姑娘上台唱红歌,声音稚嫩却格外认真,那一刻,我觉得这场活动真的走进了大家心里。”可乐说,看着台下老老少少跟着旋律摇晃,他真切感受到音乐跨越年龄的魔力。

演出结束后,一名观众举着手机拍照,笑着说:“希望这活动能像老槐树一样,在运城扎下根。”这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愿。

盐湖22号堤的千人大合唱,早已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狂欢。它是主持人、乐队、工作人员与万千观众共同书写的家乡情书,是运城人用热爱与坚守,为家乡文旅事业添上的一笔亮色。而那些顺着盐湖的风飘向远方的歌声,终将把运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记者 荆毅萍 赵泽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