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文物+艺术+科技”关公文化在运城的多元表达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30

□记者 杨洋

7月17日、18日(农历六月廿三、廿四),常平关帝家庙迎来关帝诞辰1865周年系列活动。这场以“关帝庆诞传忠义 时代赋能铸春秋”为主题的文化盛宴,通过传统仪式、文创开发及写生艺术展,让千年关公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7月17日,常平关帝家庙内锣鼓喧天,第十一届关公庙会在此启幕。活动以“圣轿巡乡里”为开篇,百人锣鼓队、舞狮团与信众队伍沿街行进,重现关公“荣归故里”的历史场景。庙会期间,非遗集市、古树认养、进香祈福等环节接连登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865碗关帝长寿面”的赐福仪式——工作人员以解州小麦为原料,手工制作象征长寿的面食,分赠朝拜者,传递“忠义庇佑、福泽绵长”的寓意。

解州关帝祖庙的文创店,宛如一个充满创意与文化魅力的宝藏空间。“关帝福牌”“Q版关公挂件”等新品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爆款”。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收藏购买。来自河南的游客薛文表示:“这些文创太有趣了,把严肃的关公形象变得这么可爱,既保留了文化内涵,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喜好,我一定要多买几个带回去送给朋友。”

更令人瞩目的是“科技+文创”的尝试。针对《黑神话:悟空》游戏热潮,文创团队推出AR冰箱贴。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游戏中山西27处古建的3D复原影像,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领略古建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解州关帝祖庙文创开发负责人杨琴说:“我们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关公文化‘活’起来。通过科技手段,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更深入地了解关公文化与山西古建的魅力。”

文创团队在开发过程中,深入挖掘关公文化的各种元素,从关公的服饰、兵器到他的经典故事,都成为创意的源泉。除了AR冰箱贴,还有以关公青龙偃月刀为造型的书签,刀身雕刻着精美的纹路,既实用又具有收藏价值;以关公战马为灵感设计的钥匙扣,小巧精致,深受女性游客喜爱。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在解州关帝祖庙的文创店热销,还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感受到关公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文创产品的成功,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它们既保留了关公文化的核心价值,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实用功能,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

  7月17日,“古韵丹青 绘语千年”关帝主题写生展正式开展,30余位画家围绕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及周边古建创作96幅作品,涵盖国画、油画、漆画等。

“写生不仅是记录,更是对关公精神的再解读。”关帝主题写生展负责人表示,此次写生展通过“丹青绘庙宇”“翰墨染圣境”“彩笔绘古珍”“毫端凝人文”四大板块,架起艺术家与文保专家的对话桥梁,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写生展,让更多人感受到关公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关公文化的创新表达,正为运城文旅注入持久动力。7月19日,永济市图书馆“舜都讲坛”举办《关公忠义文化》专题讲座,学者王西兰以“汉津口接应”“江陵道阻击”等为切入点,剖析关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吸引数百名市民聆听。

关公文化作为运城独特的文化瑰宝,通过诞辰庆典、文创破圈、写生展等多元形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文化与旅游的互促。其不仅成为运城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更凭借忠义精神的内核,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未来,随着“文物+艺术+科技”创新路径的深化,关公文化将持续焕发时代生机,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独特力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