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30
从军营里的热血青年到企业“一把手”,从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到野生动物的守护者,1959年出生的安新创用40余年的奋斗历程,以军人的坚毅、企业家的智慧和乡贤的赤诚,在不同领域绽放出别样光彩。
勇立潮头,文旅赋能乡村
1978年,刚满19岁的安新创穿上军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锤炼成长。从班长到排长,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多次荣获嘉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部队教会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不服输、敢争先’的精神。”这句常挂在安新创嘴边的话,成为他日后干事创业的精神底色。
1986年转业后,安新创进入地方国营电线厂工作,从基层销售员做起。面对全新领域,他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跑遍周边县市的大小企业,摸行情、拓渠道,很快成为销售能手。1992年,他因业绩突出被评为“运城工业产品优秀销售工作者”,随后一路晋升为销售科长、副厂长、厂长。在任期间,他大胆改革管理模式,推动技术创新,让老厂焕发新活力,1999年至2006年间5次荣获“运城市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
“在外闯荡再久,根始终在小王村。”安新创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2009年,他投资建设的德兰国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在中条山腹地正式落成,为沉寂的山村注入新活力。
这个集科普体验、拓展训练、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涵盖了野生动物园、马术俱乐部、红色文化民俗馆等多元业态。走进基地,既能看到退役坦克、战斗机等国防教育展品,也能感受百树园、百花园的自然之美;既有适合孩童的游乐园,也有满足年轻人需求的KTV、旱冰场。开业至今,该基地已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旅地标。
基地解决了村里20余个劳动力就业。但安新创并未止步于此,他敏锐察觉到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又规划开发了“果老仙谷”旅游景区,目前动物观赏区等板块已完成前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周边村庄发展。
同时,安新创始终秉持“发展成果惠及乡亲”的理念。景区用工优先考虑本村村民,优先采购本地农产品,每年还拿出部分收益用于村里的道路修缮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安总常说,赚钱不是目的,让家乡越来越好才是心愿。”基地员工王建军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守护生灵,彰显社会担当
2018年,安新创主动申请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组建专业饲养团队,建立动物科普教育基地。经过3年努力,2021年获得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为可人工繁育狮子、棕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他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事再难也要做。”
多年来,在夏县林业局指导下,安新创带领团队救助了130多只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22年冬天,一只翅膀受伤的红腹锦鸡被村民发现,送到基地时已奄奄一息。安新创连夜联系兽医,亲自参与救治,喂药、换药全程跟进,直到半个月后康复放飞。这样的故事,在基地时有发生。
除了野生动物保护,安新创的社会担当体现在更多方面:作为夏县慈善协会副主席,他带头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体;担任夏县篮球协会主席,常年资助体育事业发展;作为人大代表,他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等建议被纳入民生实事项目。2010年,他因孝老爱亲、热心公益,被评为“山西省敬老好儿女”。
“做生意先做人,做人讲诚信。”这是安新创的经营之道。2023年,他被评为运城市“最美退役军人”,这份荣誉既是对他军旅生涯的肯定,更是对他退役不褪色的褒奖。
如今,年过六旬的安新创依然保持着忙碌的工作节奏:德兰基地的拓展项目正在扩建,果老仙谷的景观提升紧锣密鼓,野生动物救护站的设施不断完善。作为经济师、政工师,他坚持学习新知识,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满了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书籍;作为夏县见义勇为协会理事,他常去学校宣讲安全知识,用亲身经历教育青少年。
从军营到职场,从企业到乡村,安新创用实干诠释初心,用奉献温暖人心。正如他的名字“新创”所蕴含的深意,他始终在创新中突破,在坚守中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成为新时代退役军人返乡创业、服务群众的生动典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