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18
永济和美乡村篮球赛现场 记者 祁克宁 摄
记者 赵泽艳
7月15日晚,永济市虞乡镇第三届“柳宗元杯”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火热启幕。
赛场内,球员们攻防博弈点燃全场激情;赛场外,三句半里的乡音俗语、干板腔中的风土人情引得观众拍手叫好,乡土特产展销区的小葱、西红柿带着清新的气息,成了最接地气的“伴手礼”……这场“村BA”,用最鲜活的方式,把永济的文化风俗“打包”呈现在众人眼前。
近年来,“贵州村超”“苏超”火遍全国的现象证明:体育赛事早已不是单纯的竞技,更是一座桥,它一头连着热血赛场,一头连着当地的烟火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跟着赛事去旅行,在呐喊助威后,转身钻进老街品尝一碗本地小吃,踩着晨露逛一逛百年古刹,在看比赛之余,沉浸式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而运城,正紧攥“体育赛事”这张重量级“门票”,诚意邀请各地运动员与运动爱好者共赴运城“文化盛宴”。
今年的稷山马拉松就把赛道变成了“文化长廊”,选手们从县委广场出发,跑过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稷山国家板枣公园的千年枣树、青龙寺墙上的精美壁画、稷王庙里书写的农耕文明……女子全马季军刘雪娟领奖时笑着说:“闻着枣花香跑,听着老乡们喊‘加油’,感觉不是在比赛,而是在感受稷山文化。”
“客人”来了,待客之道怎么能少?稷山马拉松、山西省铁人三项系列赛(运城站)暨芮城圣天湖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参赛选手,凭报名凭证就能免门票逛遍当地景区。这不是简单的“优惠”,更像主家人说“来都来了,我家院子随便看”。
不止主办方,当地群众的热情更是饱满。有马拉松选手逛到稷山大佛寺时,遇到义工肖焕娥在免费讲解:“这大佛是依土崖而建的,是天下第一土雕大佛。”她带着选手们走到大佛脚下看细节,并从大佛的建造传说讲到她遇到的游客趣事,没有导游词的刻板,反而让每一名参赛选手都记住了“稷山有尊天下第一的土雕大佛”。
如今,“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了新潮流,人们追的不只是输赢,更是那些藏在赛事背后的故事:永济“村BA”散场后,路边摊大爷递来的一碗扯面;稷山马拉松终点,老乡塞给选手的一颗脆枣……
这些细节,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当体育赛事脱下“专业”的外衣,接上乡土的地气,就成了最生动的旅游名片。
从永济“村BA”的呐喊到稷山马拉松的脚步声,运城“体育+文旅”的融合已结出甜果:民宿老板忙得不亦乐乎,特产摊主收摊时腰杆挺得笔直,景区门口的出租车师傅笑着说“每天多跑三趟”……这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让体育赛事带来的文旅红利清晰可见。
参照“贵州村超”“苏超”的成功经验,运城“体育+文旅”的融合之路仍有广阔空间。持续挖掘地方特色,在赛事策划中融入更多独有的文化符号,让每一场赛事都成为展示运城魅力的“独家窗口”;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提前规划赛事期间的交通、住宿等,让游客的体验更顺畅舒心;深耕赛事品牌培育,通过精细化运营与多元宣传,让运城赛事的影响力持续发酵……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跟着赛事去运城”终将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而运城的文旅好戏也必将在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唱得更响、传得更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