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6
在永济市城东街道东环社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穿着红色马甲、脚步匆匆的身影。她叫闫玉辉,是东环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员。自2018年担任网格员以来,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创新破解难题,将“小网格”编织成群众幸福的“大网络”。
建立“三色台账”:织密社区信息网
网格员的工作,就像织一张网,网住的是居民的冷暖,网住的是社区的平安。上任之初,闫玉辉发现社区人口信息分散、重点群体底数不清,于是创新推出“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台账:红色标注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黄色标记动态监测对象,绿色对应常规服务家庭。
为了填满这张“网”,她开启“错时工作制”,利用早晚居民在家时段开展“敲门行动”。“王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降压药还有吗?”“李叔,您家孩子的高考志愿填得如何?”……3年来,她累计采集更新基础信息320余条,建立特殊群体档案127份。
去年3月,社区一栋居民楼突然停水,高层住户家中水流细如发丝。闫玉辉听到反映后,第一时间联系自来水公司的王师傅,发现是停水后再送水导致总管道口堵塞引起的。她一边在微信群发布通知解释事故原因,一边组织人员迅速开展维修工作,直到傍晚,供水恢复正常后才离开。从发现问题到问题解决,高效率的处理方式让居民十分满意。“有小闫在,我们心里踏实!”居民张大姐感慨道。
甘当“和事佬”:化干戈为玉帛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和事佬’。”在东环社区,闫玉辉牵头成立的“和事佬”调解工作室远近闻名。她建立“网格长—调解员—志愿者”三级调解网络,总结出“先倾听、再分析、后协商”三步调解法,用“家常话”解开“心头结”。
去年夏天,独居老人刘奶奶因垃圾堆放问题与保洁员闹了不愉快。闫玉辉走访时听说后上门与刘奶奶拉家常:“您一个人不容易,垃圾放门口是图方便,但确实影响环境。”随后,她又与保洁员李阿姨沟通:“刘奶奶腿脚不便,儿女们离得远不在身边,咱们多体谅。”两边解释,解开了两人的心结。这之后,闫玉辉又到物业公司办公室与物业经理沟通协商,妥善地处理了垃圾清理的问题。在她看来,矛盾纠纷的化解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产生的根源。在日常工作中,她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邻里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邻里因装修噪声闹矛盾,她巧用换位思考法以心换心;商户占道经营被投诉,她联合城管部门举办法治夜市……3年来,她成功调解纠纷46起,解决民生诉求89件,网格居民满意度达98.6%。
打造“15分钟服务圈”:给老人送去温暖
“张爷爷,这是您要的降压药。”在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闫玉辉像女儿一样忙碌。
东环社区常住人口3686人,她的辖区内分布着590余人216户人家,大事小情人们都喜欢向她“报告”,她不仅会给出建议,还经常帮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跑腿,帮他们办些买药和代缴社保、医保等力所能及的事。在此工作过程中,她整合社区医院、便利店等资源,制作便民服务地图,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代购代办服务187次,代缴社保、医保460余人次,实现“小事不出网格”,架起了一条党群连心桥梁。
创新“技防+人防”模式:织就安全防护网
“安全无小事,隐患就是事故。”闫玉辉的巡查清单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商铺消防设施、电动车充电桩等隐患点。她创新“技防+人防”模式,推动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整改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问题58处。
去年冬天,她在巡查中发现一户居民从3楼私拉电线充电。多次劝说无果后,她就带着印有典型案例的消防宣传手册上门,用触目惊心的画面、追悔莫及的案例让居民直观看到危险:“一根电线、一个插头,可能毁掉整个家庭!”最终,住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配合整改。
闫玉辉的办公桌上,摆着三样“宝贝”: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一部永远满电的手机、一沓居民手写的感谢信。这些见证了她从“政策宣讲员”到“群众贴心人”的蜕变。
网格不大,丈量初心;万家灯火,映照担当。闫玉辉的故事,是千万网格员群体的缩影。他们用平凡之躯守护社区安宁,用点滴行动汇聚治理暖流。正如居民在感谢信中写道:“闫姐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让我们懂得,幸福不在远方,就在身边的网格里。”在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无数个“闫玉辉”正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篇章。
记者 张君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