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周边>

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来源:临汾日报时间:2025-07-14

临汾,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在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创新推出“最初中国·文明临汾”三个“十小事”,既提升了城市文明品质,又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

“最初中国·文明临汾”三个“十小事”紧扣“文明临汾”主题,在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社区服务等领域融入文化元素。例如,在背街小巷改造中植入陶寺遗址、尧文化等符号,在社区活动中推广非遗技艺体验。这种“硬件+软件”“功能+文化”的模式,让市民在解决生活琐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历史文脉,实现了文明传承与生活品质的同步提升。

“小细节”塑造“大文明”。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最细微处。“十小事”聚焦的正是这些细节:规范农贸市场秩序以杜绝脏乱差,优化公交站点布局以提升出行体验,增设垃圾分类设施以倡导绿色生活……这些举措看似微小,却直接关系市民的日常行为习惯。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街头巷尾交汇,临汾不仅守住了“最初中国”的文化根脉,更让文明成为市民可感可触的生活方式。

群众参与才能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值得肯定的是,临汾在推进“十小事”过程中,注重发动群众共商共治,通过“文明议事会”“金点子征集”等形式,让市民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例如,部分社区邀请居民共同设计文化墙内容,农贸市场摊主参与卫生管理公约制定。这种“共建共享”模式,既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也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使文明建设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行动”。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厚重的过去,更在于鲜活的当下。唯有让文明扎根于生活,文化传承才有生命力,城市发展才有凝聚力。临汾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需要“接地气”的文明。未来,临汾将通过践行三个“十小事”,真正让文化“活”起来、文明“落”下去,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文明成为城市的持久气质。

从“地中之国”到“文明临汾”,平阳儿女正以三个“十小事”为笔,继续书写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精彩答卷。

锡 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