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只有把握规律,才能成事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8

《实践论》中讲: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成事需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符合自身定位、符合社会需求,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就难以达到预期结果。

一方面,要符合自身定位。善于找到自己的长处,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找准位置,就是为了人生找到正确方向。鲁迅先生原本立志学医,但后来他看到当时国人精神的麻木,意识到医术只能救身体、无法拯救灵魂,于是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武器、唤醒国人觉醒,因为他找准了自己的文学定位,最终为中国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找准自己位置的人,往往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如鱼得水。

另一方面,要符合社会需求。很多对国家、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在年轻时从不轻易言志,而是先通过学习、实践再做判断。“术业有专攻”的人固然需要,但一代青年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却远不止于此。“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之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最后,在一场山洪中不幸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道路上。她以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是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浪潮,用青春热血回应社会需求,让“小我”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中,绽放出照亮山河的“大我”光芒。

辩证看待成与败。失败不是末路的“号角”,而是成功的“试金石”。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的华罗庚从小就热爱学习,无奈家境清寒,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读完初中的他只能辍学回到老家,但他不甘向命运低头,无法上学那就自己在家学习,多年来的坚守最终成为我国“数学巨匠”。虽然他在上学这件事情上有阻碍,但这毫不影响自身对于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并积极把这份困难转化为坚定求索的力量。

所以苦难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多年来艰苦卓绝的内心历练,也就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一个从来不打仗的人,绝不会打败仗”,且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打仗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但一时的失败挫折没有熄灭过先辈们战斗的姿态,却激扬起我们完成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蜕变。

多振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