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8
我以前读王维的《春中田园作》,有一句诗印象深刻:“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那时知道,春鸠指的就是斑鸠。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个夏季,斑鸠竟然来到我家做客,意外之喜。
那天中午,妻子在我们三口之家的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只灰色的小鸟卧在她的车筐里,瞪着一双小黑豆眼,样子好呆萌。妻子说,她在路边捡到一只鸟,打算先带回来养。妻子向来爱心泛滥,不时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前几年,她在雨天带回一只小野猫——那时,她看到小猫蹲在桥栏杆上下不来,可怜兮兮的,动了恻隐之心。所以,这次她能带回一只鸟,我们一点也不意外。
我复制了小鸟的照片,在手机上搜索识别了一下,这种鸟正是斑鸠。它属于鸽鸠科,体型比鸽子小点。我好奇斑鸠的叫声,便又问了“度娘”:咕咕—咕,前两声紧凑,后一声拖得较长。我记起来了,小时候在老家的地里听到过。夏天大中午,一人去地里瞎逛,远远便会从林子里传来这种叫声,只是闻其声从未见其形,没想到妻子今天给我补上了这一课。
我看到斑鸠时,它一动不动,呆若木鸡。看它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实在无聊,我便走开了。我扭过头偷偷看它,它开始动了起来,低着头一俯一仰,啄着碟子里的小米。看来它还是认生,怕人。
妻子在手机上下载了斑鸠的叫声。神奇的是,小斑鸠循着叫声,竟然从阳台走到了卧室。不过,它走路一瘸一拐的,我好生纳闷,它在屋里怎么腿还受伤了?妻子告诉了我原因,它白天想往外飞,身子碰到窗玻璃摔了下来。这种鸟本是林中鸟,迟早要飞回大自然中去。别看斑鸠才生下来一周左右,身子很弱,却能从地上飞到我家门口的衣服挂钩上。要知道衣服挂钩离地面将近两米,看来飞翔是鸟的天性,不用刻意训练。
斑鸠吃饱喝足后,便蹲在墙角睡着了。我看见了没多想,任其安然入睡。妻子发现后,却把它抱到了昙花树枝上,说:“让它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必须睡在树枝上,毕竟以后要回归大自然。若是睡到地上,会被猫狗或其他动物吃掉的。”我不禁佩服妻子的想法,她说得有道理。
夜里,我惦记着小斑鸠,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它。奇怪,昨晚它明明蹲在花枝上的,这会怎么不见了?我东瞅西望,阳台就巴掌大的地方,它能飞到哪里?再说窗户关着,它肯定飞不出去。最后,我发现它一声不吭蹲在开着玻璃窗的窗台上,由于它是灰色的,不易被发现。它一眼不眨地盯着外边,我的心被触动了,原来它如此向往外边的世界,想做一只自由鸟。妻子说,不是不想放生,捡到时就因为它还太小,适应不了外边复杂的世界,等身子养壮实了,就放它出去。
看到斑鸠的碟子里一粒米不剩,我赶紧从米袋里抓了一把小米盛在碟子里,又接了半碟凉水。妻子看到后,把凉水倒了,换成了热水,解释热水才能把米泡软。原来如此,我还真没有妻子心细。
小斑鸠在我家待了两天,性子就变了。昨天还温温顺顺,我把它捧在手心,它卧在我掌中,一动不动,目光呆呆的。可现在,我刚靠近,手指还没碰到它,它就立即张起翅膀飞起来,用嘴啄我,吓得我马上缩回手。
这几天,我在外边好像也听到了斑鸠的叫声。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常被我们忽略,直到妻子把它请回家,我才留意到它的存在。
今天,我正在吃早饭,一扭头看见小斑鸠在闺女屋子的窗台上踱来踱去。我竟丝毫没看见它是怎么飞过去的,妻子见状,立即卸下纱窗。小斑鸠把头探出窗外,可又低下头专注着食物,没有飞的意向。难道小鸟在屋里待久了,不会往外飞了?我还在猜疑中,小斑鸠突然张开翅膀,“嗖”地一下飞了出去。这一刻,我才反应过来,它已经飞走了,也许从此不会再回来了。走吧,外边广阔的天地才是它该去的地方!
小斑鸠飞出去快一天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从月初到我家,它在这儿待了二十二天,着实舍不得它离开。
(谷树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