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河湾>

扇子里的爱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8

□王月芳

小时候,一到夏天,晚上睡觉就发愁。因天气太热,尽管睡在凉席上,也如翻烧饼似的,加上蚊子也趁机欺负,要想睡个安然的囫囵觉,那可真是不容易!

当时我家住在小北门巷一个叫场的地方,那里住了六七家人。我家在南边的一个小四合院,说是四合院,但没有北房,我家住在西屋。我常去离我家不远处的奶奶家睡觉,奶奶住的是三小间低矮土木结构的房子,门前有两米宽的小院。

没电视、没电灯的年月,每天晚饭后,我就往奶奶家跑。奶奶一见我来了,笑眯眯地说:“月芳,去把凉席铺在院里,咱俩在外面睡一会儿。”

夏天夜幕拉得晚,天却亮得早,凌晨四点多时,东方就会泛起鱼肚白。这样算来,夜不算长,可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躺在凉席上,望着天空那一颗颗宝石似的星星,数着数着,眼皮开始打架。这时,身边送来凉爽的风,我转过脸一看,原来是睡在我旁边的奶奶拿着她用麦秆编的大扇子,正轻轻地扇着。那扇子比小扇子大好几倍,风不是很大,但足以将热气及蚊虫驱赶。奶奶总会在割麦时,挑选一些紧挨麦穗的长节麦秆,剥净外皮,用粗线缝在一起,中间夹一手指粗长的木棍,剪齐边缘,再缝布边。这样做出来的扇子不仅结实耐用,还美观大方。

多少个夜晚,我在大扇子的摇摆中进入香甜的梦乡,却不知奶奶为让我睡好,她自己总睡不好。有时,我睡得正香,听见她叫我起来:“咱回屋里睡,外边凉了,地上有潮气。”我嘟囔着不想动,奶奶就轻轻推我,直到我抱起枕头回屋。

可到屋里,不大一会儿,耳边“嗡嗡”声响起。我的手在身上乱挠,这时,奶奶的大扇子又派上了用场。只见她挥动着扇子,左右摆着,手动风来,蚊子知趣地跑远了。可等扇子刚一停,蚊子又趁机偷袭。于是,奶奶夜里总处在半睡半醒之中,就怕蚊子咬到她的孙女!

有一天晚上,我在奶奶的扇子下睡着了,朦朦胧胧间觉得额头、脸颊、眼皮上有水点落下。原来是下雨了,我一骨碌爬起,和奶奶往屋里跑。本以为下雨屋里会凉快些,可里面不但一点不凉快,且更加闷热,这便成了蚊子的天下。奶奶的大扇子又开始大显身手,她一会儿往高处扇,赶蚊子,一会儿又左右扇着,为我扇凉风。

印象里,奶奶勤劳俭朴、干净利落,总是把土房土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就连每晚睡前都会把衣服叠得板板正正放在枕边。记忆最深的是奶奶手里摇着扇子,给我讲往事:“胳膊上这疤,是日本人打的,后来共产党救了我。”这件事奶奶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讲到受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摸着胳膊上的疙窝。而当说到共产党时,奶奶笑容满面如念叨亲人一般。奶奶目不识丁,却用言传身教在我幼小心灵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奶奶的扇子陪我长大,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炎夏的夜晚。遗憾的是,那时候的我年幼无知,只知道睡在奶奶身边乘凉,体会不到奶奶那份扇子里的爱。

后来,奶奶家搬进了城门外(如今的东北街)的新房,也不再做那麦秆大扇子,用上了电扇。每当她坐在电扇前乘凉时,满脸皱纹笑开了花,露出仅剩的几颗牙齿,直夸:“这电扇真美哩!”

如今,扇子很少见了,而奶奶扇子下的凉爽感觉已经烙在了我的心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