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3
□乔靖鸿
走在街上,从身边疾驰而过的,是各式各样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偶尔看到骑自行车的,也多是装备齐全、高档时尚的山地车或公路车,靠传统普通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了。曾几何时,自行车也是人们渴望拥有、赖以代步的出行首选。感慨之余,不由想起了印象深刻的三辆自行车。
第一辆自行车,是上大学时,父亲经过讨价还价,从修车师傅那儿花11块钱买来的。因为学校离家20多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乡里的汽车站离村里又远,很不方便,只有自行车最方便,从学校门口可以一直骑到家门口。因而,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自行车,也不知道是啥牌子。买回来后,父亲好好拾掇了一下,换了车闸、内外胎,又安了一个铃铛。这辆车,成了大学期间,我往返学校和老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我毕业后,自行车给了姨家的表弟,又接力陪伴他的求学之路。
第二辆自行车,是父亲托人买的一辆加重飞鸽牌的。车子看着高大、笨重,可骑着得劲,而且载个人、带个东西啥的很方便。父亲多次用它驮着我和妈妈或者弟妹,赶集上会、走亲戚。好多年,它一直是全家人都离不了的出行“座驾”。不过,我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却是另有缘由。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离家70公里外的一家企业上班。记得,到厂里报到后的第三天,我接到父亲从村委会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厂里咋样,还缺啥少啥不?我随口提了一句,宿舍条件简陋,有些书、衣服没地儿放。父亲“嗯”了一声,说知道了。过了十多天,父亲打来电话,说给我做了个箱子,明天送过来。我以为有顺车给捎来,就说行。没想到,第二天中午1点左右,办公室的同事告诉我,厂门口有人找我。到了厂门口,看着满脸灰尘、满头大汗,站在墙根,一脸憨厚笑容的父亲;还有家里那辆不离父亲左右的老“飞鸽”,车轱辘上、脚踏子上,全是厚厚的泥土……我愣愣地站着,好久好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接着,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怎么也忍不住……
第三辆自行车,是我在厂里上班5年后,因为从事的宣传工作成绩突出,作为厂党政工团联名表彰的“青年标兵”,厂里奖励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原本发了一辆二六女式的,我和一个得奖的同事商量后,换成了二八男式的,用顺车捎回家,送给了父亲。取到车子那天,父亲推着车,走得很慢,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逢人就拍拍车子说:“是娃在厂里得的奖,‘凤凰牌’的!”
平日里,出来进去的,父亲还是骑着那辆老“飞鸽”,却把新“凤凰”擦得铮亮,放在西厢房里,不舍得多骑。只有逢大事、喜事和重要的节日时,他才舍得骑一下,回来后,马上收拾得齐齐整整,盖得严严实实。儿子送的“凤凰”,俨然成了父亲心头的一辆“宝马”。
人的一生,或许会拥有很多东西,有的价值不菲,值得珍藏;有的虽然普通,却因为难忘的人或事,同样弥足珍贵,历久而弥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