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6-30
记者 韩立
文物名片
主角:铜道教造像
出生时间:明代
尺寸:通高135.8厘米、座高34.5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历史长河中,宗教艺术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人类在精神世界里的寄托。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明代铜道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它通高135.8厘米、座高34.5厘米,以其庄重的身姿、精湛的工艺,向世人诉说着明代道教文化的辉煌。这尊珍贵的造像由原运城市火神庙征集迁入,火神庙曾是民众祈求庇佑、寄托信仰的重要场所,而这尊道教造像在其中,必然也见证了无数虔诚的祈愿与历史的沧桑变迁。
从整体造型来看,这尊造像头戴发冠,发冠的雕刻细致入微,线条流畅自然。冠中插着发簪,虽历经岁月,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初装饰的精巧。其面相饱满,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质。颌下留有的长髭,不仅增添了人物的威严感,更体现出道教仙风道骨的独特韵味,仿佛一位历经世事、洞明万物的长者,正以慈悲的目光俯瞰人间。造像身着官袍,双手拢袖置于胸前,这一动作既展现出一种谦逊内敛的姿态,又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仿佛在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
脚下的云头纹靴同样别致。云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祥瑞的象征,寓意着腾云驾雾、超凡脱俗,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不谋而合。云头纹雕刻得栩栩如生,线条婉转流畅,仿佛真有祥云缭绕,将道教的神秘与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造像站立于四足底座之上,底座稳固坚实,为整尊造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增强了其庄重威严的气势。
明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道教文化在社会各个层面广泛传播,对艺术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尊铜道教造像便是明代道教艺术的代表。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对道教教义的理解与对美的追求,完美地融入造像的细节之中。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具象体现,更是明代工匠智慧与艺术才华的结晶。
这尊明代铜道教造像集工艺、宗教、艺术于一体,是研究明代道教信仰、雕塑艺术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我们通过它,得以窥见数百年前人们的信仰世界与审美追求。当驻足凝视这尊造像时,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明代人们对道教的虔诚与敬仰,领略到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如今,它虽褪去供奉时的神秘光环,却以文物的姿态,持续向世人传递着道教文化的深邃智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