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燕子大姐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2

□杨新红

在山西最南端的一个山区,有个叫滩里村的小山村,1958年寒冬腊月,燕子大姐就出生在这里。村子不大,却承载着她一生的酸甜苦辣。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土地贫瘠又少,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劳作,在田地里挥洒汗水,可换来的粮食却难以填饱肚子。即便日子过得如此艰难,燕子大姐依旧对知识充满渴望,她勤奋好学,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在那个多数孩子早早辍学的年代,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书本里描绘的外面世界,让她满心向往,她渴望去山外的大城市经风雨、见世面,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然而,老辈人“好女不出村”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也希望她能留在身边。善良孝顺的她,不忍心忤逆父母,最终放弃了心中的梦想,选择留在村里。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经人介绍,她认识了本村一位当兵的青年。男方家境贫寒,按照当地一百二十元彩礼的习俗,他家却只能掏出二十元。但燕子大姐深明大义,她看中的是对方的人品,没有过多计较彩礼,毅然决然地选择结婚。婚后,她先后生下一儿一女,看着两个孩子天真的脸庞,她更加坚定了要为这个家努力打拼的决心。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摆摊赶集,天还没亮,就摸黑起床,收拾好货物,推着沉重的小车,走街串巷。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她都不曾停歇,四处奔波,靠着卖布赚取微薄的收入。

后来,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她离开家乡,辗转平陆、三门峡等地,在派出所、建筑工地、商场餐厅等地方帮厨做饭。陌生的城市,繁重的工作,她从不抱怨,默默承受着一切。在异乡的日子里,她想念家中的孩子和丈夫,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抹眼泪。但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缩,必须坚持下去。

多年后,燕子大姐回到了村里,重新投身于土地。她辛苦劳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每天在田间辛勤耕耘,施肥、除草、灌溉,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了增加收入,她还栽起了桃树,引进了大久保品种。为了栽出好桃子,她四处学习栽植技术,精心照料桃树。功夫不负有心人,桃子成熟时,又大又甜,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收购。

就在燕子大姐为生活努力奋斗时,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滩里村。他们修路安灯,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组织唱戏聚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创办食品厂,安排村民就近就业,打工致富。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华丽蜕变,曾经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

看着村里的变化,燕子大姐也重操旧业,在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做饭。她凭借多年的经验,精心挑选食材,变换着各种花样,为老人们做出可口的饭菜。老人们吃着她做的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直夸她的手艺好。

其实,早在上学时期,燕子大姐就爱唱爱跳,只是生活的重担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爱好。如今,村里条件好了,村委会大院建起了宽阔平整的广场,这里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夏日的夜晚,微风拂面,广场上响起优美的音乐,燕子大姐和一群妇女们在这里尽情跳舞。她们的舞步轻盈,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也展现着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燕子大姐这一辈子,勤劳善良、要强坚韧。她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她用自己的坚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她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歌,在滩里村的上空久久回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