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运城盐商“何胡景”薛明鉴:曾经仁义传乡里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09

□记者 张建群

随着池盐文化不断升温,盐商历史故事、文化传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记者在梳理运城盐商故事时,便发现了临猗耽子村的盐商薛明鉴。

关于他的资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其为坐商,即在盐池中经营盐场的商人,每年给政府交纳租金,以锭来计。一锭是一块五十两白银做成的元宝,六锭为限,还有十二锭的。而薛明鉴生意高峰时,在盐池中有庵厦120间,足见其规模之大。他曾经在盐池中经营七、八、九3个盐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时,他的盐场与其他几个盐场合并为久兴盐厂,后来又改为惠群联营盐厂。1956年,其收归国有,每年国家给薛家一定的股金。1959年,薛明鉴离世,他的夫人则在1976年去世。

为了寻找有关盐商史料,记者联系了运城学院教授、盐文化研究学者杨强。他恰好去过临猗耽子村做过调研,而且见过薛明鉴先生的孙女,留下了联系方式。随后,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她,完成了关于他家善行义举的采访。

薛明鉴先生的孙女名叫薛兰娣,1946年出生。祖父去世时,她已经13岁,对先祖在运城盐池经商的历史有所了解,对于祖父乐善好施的往事更有不少宝贵的记忆。

薛明鉴的孙女薛兰娣

荒年麦田济困

虽然已近八旬,但薛兰娣老人思维清晰,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据她讲,薛家乐善好施是有真实故事的。

薛明鉴,字镜轩,年少时在西安商铺熬相公,因为天资聪颖、勤于思考,深受掌柜信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天长日久也积累了一定资产。后来,他回到家乡,将资金投至运城盐池,开始了盐商生涯。因为有经营特长,又为人厚道,他的何胡景盐场生意兴隆,薛家由此积累了丰厚的家资,仅在本村置办的田产便有300亩之多。

20世纪初,兵荒马乱,乡村逃荒要饭者不在少数。麦收时节,外来逃荒者在收割过的麦田中拾麦者也有许多。薛明鉴得知后,交代家中收割的人,每块麦田都不要割净,留些麦子让拾麦的人去拾。

麦黄一晌,为了赶时间,帮薛家割麦的人中午不回家,就由专人送饭到地头,到饭时一起吃饭。

每次割麦的人吃饭时,就会有饥肠辘辘的拾麦逃荒者,站在近旁观望。薛明鉴知道后,又嘱咐厨房往地里送饭时多送一些,多拿些碗筷,让拾麦的逃荒人一起吃饭。这种方式的舍饭,往往要持续一个麦收季。

与别的盐商在荒年舍饭的形式不同,临晋薛家盐商以这种方式雪中送炭,为“不以善小而不为”增加了新的内容。

收养逃难孤女

薛兰娣老人说,她曾经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姑,是她的祖父母收养的一个逃难的孤女。

20世纪初,有外来的一对衣衫褴褛的父女走进薛家讨饭。父亲三四十岁,小女孩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因为父亲身患疾病,又饥饿,身体孱弱,薛家给了父女俩不少吃食,并且收留了两个人。

过了几年,这位父亲因病离世,只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小女孩。薛家出资料理了他的后事,将他安葬,还将小女孩收养。这样,薛兰娣便有了一个外来的姑姑。

小女孩由薛家养大后,薛家又奉送了嫁妆,将她嫁到附近村庄。多年间,女孩与薛家来往走动不断,已成为一门至亲。薛来娣老人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她跟着家里大人去上坟,上完自己家的祖坟后,奶奶还要带她去不远处的一座坟去烧纸。她问奶奶这里埋的是谁,奶奶告诉她,是当年薛家安葬的那个讨饭的人,小女孩的父亲。

薛家的仁义可见一斑。

善待两代伙计

旧时大户人家因为田亩较多,农忙时节常要雇佣伙计。薛家便有一名姓谢的伙计,常年帮薛家干一些农田里的活计。这个小伙子是外地人,家中没有亲人。他开始只是农忙时帮薛家干些急活,因为勤恳耐劳、为人诚恳,薛家对他很满意,他便在薛家长期住了下来。

一年又一年,小伙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薛家又拿出彩礼,为他娶回了邻村的姑娘,帮他成了家。后来,小两口有了孩子,孩子长大后也由薛家资助娶妻成家。

特殊年代,薛家受到冲击。薛家的两代伙计却只说东家人很好,没有亏待过他们。后来,他们还悄悄看望过老东家,在当时传为美谈。

从薛兰娣(来弟)老人的名字看,薛家缺少男孩,据她讲,当年祖父在盐池下经营生意时,还曾收养过一个男孩。薛家养大了这个孩子,供他读了中学,一直到成家立业。

据运城学院教授、盐文化研究学者杨强介绍,薛明鉴后来落户大渠,不过他的后人又返回临晋老家生活了。

如今,薛兰娣和她的儿孙们平静地生活在耽子村,过去的很多年,因为历史原因,薛家人对祖上经营盐业一事讳莫如深,对薛家的与人为善、扶贫济困也从不言说。但是,作为运城池盐坐商之一,承载运城盐商精神气质的何胡景盐场老板的善行义举,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