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05-07
基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以地缘、血缘和人情关系为纽带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从而使监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当前,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以改革精神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完善制度,建立“去人情化”监督机制。
“熟人社会”大多讲求关系而不是原则,办事大多凭关系亲疏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建立“去人情化”监督机制,就要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操作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做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从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的生存空间。
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必须完善制度体系,制定简明具体、务实管用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对象、内容、方式和责任,确保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强化制度执行,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行为严肃查处。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基层监督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将基层监督制度细化到每一个细节,把制度执行强化到每一个环节,夯实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
在基层治理中,人际关系犹如一张无形的网,干扰监督工作开展。本地任职干部在处理纠纷、落实政策时,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坚持原则,而异地任职干部则能摆脱地缘、血缘关系的影响,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履职。同时,要推行纪检监察干部异地交流任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情面”顾虑、排除人情干扰、防范拉拢腐蚀,实现动真碰硬执纪执法,加大反腐办案工作力度。
(摘编自《学习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