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30
张君蓉
清晨七点的十字路口,车流与人流编织成一张精密的网,却总有一些人试图用侥幸心理撕开一道口子——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在鸣笛声中加速,低头玩手机的行人踏着斑马线边缘踱步……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恰似悬在道路交通安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月30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这个日子意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反思,重视交通安全,革除交通陋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在这个特殊节点,我们更需要正视一个残酷真相:意外大多来源于侥幸。
在心理学中,“乐观偏差”让大多数的交通违规者自认“不会出事”。外卖骑手在红灯前估算“三秒可以通过”,司机在酒驾时幻想“查不到我”,行人翻越护栏时盘算“车不会那么快过来”。这些看似精明的风险计算,实则是用生命做赌注的致命游戏。大数据分析显示,6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违规者自认“安全”的瞬间——那个低估了货车盲区的外卖员,那个误判了刹车距离的行人,那个高估了自己酒量的司机。当规则被简化为概率游戏,交通安全便沦为幸存者的神话。
近段时间以来,盐湖交警大队组织城区中队警力持续治理诸如不戴安全头盔、骑电动自行车逆行、行人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临猗交警专项整治酒驾醉驾等等,目的就是将真正的规则意识、安全基因植入日常习惯。
站在4月30日的时间坐标回望,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是写在公路上的血色寓言。当我们抱怨“中国式过马路”时,是否想过自己也曾为抢时间抢过黄灯?当我们痛斥酒驾恶习时,可曾检视过应酬桌上推杯换盏的风险?交通安全从来不是他人的课题,而是每个交通参与者必须签署的文明契约。规则意识不是束缚自由的锁链,而是守护生命的隐形护栏——它确保我们在享受出行便利时,不必担忧下一秒会与死神相遇。毕竟,所有关于速度与效率的追求,都该以对生命的敬畏为前提。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