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迎接产业转移浪潮 打造优先承接门户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19

李琪琦

倾力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是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解决当前主要问题的重要发力点,既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也是扎实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的关键一步。

产业转移在当今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就业质量,还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这一要求的提出,对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地理位置、丰富物质资源和良好产业基础。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产业转移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这为运城承接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带来了绝佳机遇。运城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迎接产业转移大潮。

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吸引产业入驻。从地理位置来看,运城是连接华北、西北、中原的重要枢纽,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这一区位优势为运城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运城可以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开展区域合作,通过政府间协议、企业间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转移和项目落地。从工业基础来看,近年来,运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了以煤电铝材、煤焦化、金属镁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基础,可以依托煤电铝材、煤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成本优势来看,运城市拥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价格也相对较为优惠,为东部地区需要扩大规模或降低成本的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由政府主导,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运城。

加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承接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是稳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运城要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等级和覆盖面,确保物流畅通无阻;优化能源供应,加强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稳定供应和节能减排;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和网络速度,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二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设立和运营成本;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三要营造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创新创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支持等服务,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促进产业融合与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接”这个动作,而是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后续的深化和完善工作,增强区域产业与承接产业的匹配度和协同性。这就需要重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这两个方面。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要做到“三个创新”。一是技术创新,积极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业务生产流程,实现数字化转型;二是产品与服务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或加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利用共享经济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要落实两个举措。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明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二是要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同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并引进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城正坚定不移地走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前列,通过精准定位、科学规划,吸引更多的优质产业和项目落地生根,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