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哪吒2》背后的中国文化自信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19

刘 湘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颠覆性改编点燃市场。2025年,其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下文简称《哪吒2》)面世。截至3月15日,《哪吒2》以全球累计票房(含预售及海外)超150.19亿元的壮举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成为首部冲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名的亚洲电影。《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突破,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具象化表达。

一、传统内核的现代性转化:从神话原型到现代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电影《哪吒》系列创作的根基。从《封神演义》到《西游记》,哪吒的形象承载着反抗精神与英雄主义,但《哪吒2》并未囿于传统叙事,而是通过现代视角重构角色内核。影片中,哪吒被赋予“逆天改命”的现代命题,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既激起了当代青年面对不公时的抗争意识,又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这种改编并非简单复刻,而是通过解构与重组,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剧情设计。同时,《哪吒2》通过技术手段活化传统文化符号。影片中的水下宫殿设计融合了三星堆青铜器元素,山河社稷图则再现了水墨美学意境。这种“传统元素+现代技术”的创作模式,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技术赋能下的文化创新:从工业突围到产业辐射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电影工业的全面升级。影片集结了138家动画公司,实现了从单一工作室到产业链协作的跨越式发展。“天元鼎决战”场景中,粒子特效与3D建模技术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视觉冲击力,更通过技术赋能深化了影片叙事的情感张力。这种技术突破的背后,展现出中国电影从“作坊式”生产不断向工业化体系转型。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同样显著。《哪吒2》带动了从票房到周边衍生品的全链条消费,其联名商品一度售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票房因《哪吒2》的推动创历史新高,为中国电影市场注入超百亿规模的经济活力。这一现象表明,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通过产业升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认同:从被动解释到主动定义

《哪吒2》的海外传播标志着中国文化叙事范式的转变。影片在北美预售期间“一票难求”,国际评分网站IMDb评分达8.3分,海外观众评价其“以人类共通情感跨越文化隔阂”。香港演艺学院署理校长、英国人文国端指出,片中的配乐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这种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这种“中国故事,全球表达”的策略,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叙事霸权,为世界提供了理解中国的新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该影片的国际影响力并非单向输出。奥斯卡评委支持《哪吒2》角逐2026年奥斯卡奖,洛杉矶华人观众在海外首映礼高呼“票房第一”,这些反馈印证了中国文化从“被观看”到“被认同”的质变。正如导演饺子所言,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在于作品本身。这种以内容为本的自信姿态,正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

四、挑战与展望:文化自信的深化路径

尽管电影《哪吒》系列取得显著成就,塑造中国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仍面临挑战。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疏离、非遗保护压力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未来,需从三方面深化文化自信建设,一是加强教育体系中的文化浸润;二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构建多元传播矩阵。

哪吒IP的崛起,是中国文化自信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缩影。它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静止的遗产,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焕发时代活力的活态基因。在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与全球传播的三重驱动下,中国文化正以“科技+文化”的双螺旋基因重塑世界认知。随着更多“哪吒式”IP的涌现,中国文化必将以更自信的步伐,在全球文明星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单位:临猗县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