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22
记者 刘凯华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全国各地年货市场热闹非凡。在临猗,依托 “南鱼北养”政策的东风,黄河甲鱼、黄河大闸蟹成了春节年货市场上的新宠。
近年来,运城积极推进“四南四北”产业转型,“南鱼北养”便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春节前夕,在位于临猗县角杯镇的山西吴王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黄河甲鱼养殖基地,工人们熟练地从池塘中捕捞黄河甲鱼。这些甲鱼将被运往加工基地,经过精心烹制后成为备受期待的春节美食。
吴王渡黄河甲鱼属于中华鳖的黄河群体,作为临猗的特色产品,它以鲜明的“三黄”特征——背甲黄绿色、腹甲黄色、鳖油黄色而闻名,被称为“三黄”甲鱼。
山西吴王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裴少增介绍,供应春节市场的甲鱼选的都是精心培育三四年的,每只重量在0.75公斤到1公斤,此时的甲鱼营养价值和口感都相对达到最佳。为了让消费者品尝到最正宗、最美味的黄河甲鱼,公司严格把控品质。在生产加工车间,厨师们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从精准过秤、宰杀清洗、焯水,到炒制秘制香料、卤制蒸煮,每一锅甲鱼需焖制90分钟,出锅冷却到40℃~50℃后,再进行无菌化冷却包装、速冻,最后装入礼盒进入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加工基地采用铝箔盒对甲鱼进行密封包装,还可根据客户需求订制口味和重量,目前已接到3000多件订单。
“南鱼北养”政策同样为大闸蟹养殖业带来了新机遇。以前,技术缺乏等因素制约着水产“游”出黄河,但随着产业集群的打造和“新农人”的关注,以及养殖经验的不断丰富,如今,临猗黄河岸畔螃蟹、对虾、小龙虾等水产养殖兴起,外地客商纷纷前来。以临猗县为例,2023年水产养殖面积1875亩,产量165吨,2024年已增至2025亩,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咱们的春节档大闸蟹已经开售了,现在可谓供不应求。”养殖户冯国成兴奋地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河水产,他们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期望吸引更多食客。在周边订购了几车对虾的客商马东东赞不绝口:“技术好、水土好、生态好,产品当然好!”
“南鱼北养”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运城独特的自然条件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基础。黄河水质优良,周边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南鱼北养”保驾护航。当地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高了养殖产量和质量。
展望未来,裴少增、冯国成等“新农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苗种孵化投入,抓好品质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拓宽市场渠道,为临猗水产养殖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运城水产这颗新兴明珠在“南鱼北养”政策加持下富农兴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