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报时间:2025-01-03
□王厚明
有一部电视剧《文定孙嘉淦》,讲述的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四十多年的清代廉吏孙嘉淦斗权臣、除黑恶、拒贿赂、治盐政、破怨案等许多坎坷不平的故事,颂扬了孙嘉淦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乾隆曾称他“老成端谨,学问渊醇,宣力有年,勤劳懋著”,谓之为“正人”。
古时盐铁官营,河东盐政可谓一个肥差,朝廷因孙嘉淦为人正派、为官清廉,便委以河东盐政。到任后,孙嘉淦发现河东盐政的大小吏胥普遍存在藏货纳赃、克扣盐丁现象。他查明河东盐政一年中的养廉银“实属浮多”。正人先正己,孙嘉淦以身作则削减盐政的年薪,首先将自己一年的养廉银一万三千两减去五千两,说“留八千两尽可足用”,对运司(盐运使)养廉银一万两,认为“亦实属浮多”,也减去四千两。孙嘉淦还对违制领取养廉银的西安将军、宁夏将军、四川副都统等官员,也统统削减。为了防止“挪移侵蚀之弊”再次发生,孙嘉淦从整顿盐池财务入手,建章立制,取消了私设多年的“小金库”。由于孙嘉淦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盐官们人人敬之,河东民众人人称颂。
乾隆十二年,年已65岁的孙嘉淦告老还乡。离京时,孙嘉淦让家人将家中杂物收拾打包,足有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出府返乡,一时惹得民众争相围观。也有人密报乾隆孙嘉淦贪赃,私蓄了几十箱金银财宝。乾隆听后命人设卡查验,却发现几十箱内的“金银财宝”其实都是砖头。原来,孙嘉淦一生清廉,家财无多,自感一贫如洗回乡,怕人误解其仕途失意,为了维护自己的体面,方出此下策。乾隆得知深为感动,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同等换下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孙嘉淦连连摇头说:“不可,不可!臣用不了那些银两,臣以为有一块砖头,给一两银子便足够了。”孙嘉淦“一块砖头一两银”的故事在京城传为佳话。
孙嘉淦一生勤政为民,务实清廉,不畏权贵,惩腐除恶,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他严以修身,谨以用权,廉以养德,深受朝野称道。孙嘉淦病逝后,乾隆皇帝赐谥“文定”,并感叹:“朝中少一正人矣!”《清史稿》也对他的为官生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嘉淦谔谔,陈善闭邪,一朝推名疏。”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