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王戎未必真吝啬

来源:时间:2024-10-18

□庄艺瑾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位名叫王戎的传奇人物,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与其他六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并驾齐驱。然而,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个“吝啬”的标签。《世说新语》“俭吝”篇中,连着四篇讲的都是他的故事,展现出来的王戎活脱脱就是一个家财万贯却相当抠门的中国古代版的葛朗台。比如“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侄子结婚,他只送了一件衣裳,事后还要找理由讨回;又比如“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悦;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嫁人时借了他的钱,他就板着脸不高兴,直到女儿把钱还了才高兴起来。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王戎卖李”的故事,说王戎种的李子特别好吃,他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也种出这么好的李子,就把每个李子核都钻个孔。这样听起来,王戎好像真的爱钱到了极致甚至连亲情亦相当淡漠吧?

其实,王戎并不是一个真正视财如命的吝啬鬼,而是一位很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得失的人。只是险恶的政治环境迫使他不得不明哲保身,以吝啬的举动给人以斤斤计较于细节小事而忽略大节大事的印象,从而避免卷入政治漩涡。所以,他的吝啬行为,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生存决策。

《世说新语》“伤逝”篇中就讲到,当王戎的儿子去世时,他悲痛欲绝。他的朋友山简劝他不要过于伤心,但王戎却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说只有圣人才能够忘情,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正是最懂得感情的人。由此可见,王戎对家人其实感情很深,他的吝啬,只是他在外界竖起的一堵墙,就像聪明的鸟儿知道怎样躲避风雨一样,王戎也是这样保护自己在乎的人的。“德行”篇中提到另一个跟王戎有关的故事,讲他父亲去世后,很多人送来钱作为慰问,但他都拒绝了。“雅量”篇中也讲到王戎任侍中时,有人给他送礼,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礼貌地回信表示感谢。这些故事都说明他不是真的贪财,而是有自己坚守的原则。他明白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这种分寸感,是真正的智慧。 (《滕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