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今一轮舌尖“月”

来源:贵阳日报时间:2024-09-19

□甘婷

今人吃月饼,寄托祝福与欢乐,古人吃月饼也亦然。常有长辈给孩子们赐饼,期待后辈得福,一如施景琛写的《中秋词》:“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古人尝“月”也是多姿多彩,别有一番风味。

古时,月饼多为圆形、稍扁,做成一个个小饼,饼皮之中却可包罗万象。至于月饼中有啥馅料,翻阅史料,有明朝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中记载:“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又有《万历嘉兴府志》云:“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可看出,起初,人们吃果脯和果仁馅的月饼,有的价格还相当昂贵,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越发精湛,于是渐渐发展出广式、潮式、京式、苏式四大派别的月饼,同时,又有一款新口味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这是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记。这饼中含“松仁、瓜子仁、核桃仁、冰糖、猪油”混合制成的馅料,重糖又重油,滋润得很,这应该是现在五仁月饼的前身。后来,制饼者继续往馅料里添加各种果料、肉丝等,将它演变成口感丰富、香味浓郁的“五仁叉烧”月饼。

古时的月饼分广式、潮式、京式、苏式四大类,不分伯仲、拼个高下,亦可依“甜”党与“咸”党分组,无论嗜甜或嗜咸者都能一膏馋吻,品味节日的欢乐。

历史上,咸月饼要比甜月饼晚至少500年诞生。民国时期,云南卖云腿月饼,是由昆明老字号合香楼初制而成。而江浙沪的宠儿酥皮鲜肉月饼在上世纪初出现,由传统苏式茶点改良而成。岭南地区的广式叉烧月饼在上世纪40年代才问世,咸、鲜、香、酥,同样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追捧至今,终于成了月饼家族中的新经典。

旧日里,苏轼吃月饼,“嚼月”甚是惬意:“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如今,无数游子盼中秋、盼归家,与长辈亲人共赏一轮明月,舌尖上绽放徐徐月饼香,那幸福的滋味悠远、绵长。 (《贵阳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