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时间:2024-08-29
桑飞月
秋天到来的迹象是什么呢?唐诗人刘言史写道: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秋天到来,自然是先换云天。夏日的天空,经常是碧蓝底子上堆积着大团的肥厚积雨云。秋天到来的时候,这些积雨云就开始变成轻纱状的卷云,飘飘袅袅地,向高远处飞去。
一些叶子开始枯黄。它们被风吹动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即所谓的秋声。据说,木叶中最先发出秋声的,是梧桐。
《梦梁录》载,宋时立秋这天,皇宫内会用一盆梧桐来举行迎秋仪式。梧桐放在大殿之下,等到夏秋交接时辰一到,穿着朝服的太史官就会高声报到:“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这就是寓意报秋了。“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为什么会是梧桐呢?古人解释说,梧桐敏感有灵性。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梧桐叶较大,水分蒸发快的缘故。梧桐树干虽然也在不停地给它们输送水分,但仍然供应不足。于是,立秋一到,那些叶子便再也撑不下去了,一枚一枚,相继坠地。
当然地上的落叶不止梧桐,也有其他因高温无法撑下去的叶子,如香樟、柳、无患子等。这些落叶,都是秋天发来的信笺,它在告诉我们,秋天即将到来。
因为夏天的持久炎热,秋天到来时,人们心情愉悦,甚至会进行庆贺。“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怎么庆贺呢?《东京梦华录》载道:“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到了南宋,这种风俗更为盛行。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古人认为楸与秋同音,常于立秋日采来楸树的叶子戴在头上,以贺新秋。
楸树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树种,自古以来常被栽植于皇宫或庭院中,其叶、皮及种子皆为中草药,有祛湿止痛之效。杭州东岳庙院内尚有两棵,据说已经有五百年了,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现在没人会弄树叶戴头上了,不过,我觉得倒是可以去看一看树木的叶子。
春天来时,是花在传递消息,一番一番的花信,传递着不同阶段的春的消息。秋来,则是叶和果实在传递消息。读叶读果,也就是读秋天的信。 (《钱江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