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岳父的剃头刀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4

□袁有生

一拉开抽屉,就看见岳父生前常用的那把闪闪发光的剃头刀,我的心揪得疼,泪眼中浮现出岳父大人的音容笑貌。

岳父勤劳朴实,自幼耕读,四个子女的庄稼都是他辛苦操劳,帮忙耕种。他还酷爱厨艺和编织,剃头刮脸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性情直爽,喜爱交友,见了巷里人,亲得就像一家人一样。邻里来家串门,他常常是拉住人,非让人吃了饭再走,总是念叨着别人的恩情和好处。

岳父三十多岁就义务给巷里人剃头刮脸。那时,庄稼户手头都不宽裕,趁着好天气,就在饲养室的大片子锅里洗一洗头发,蹲在井台上,相互帮忙剃光头。小孩子家比较讲究,岳父就给他留下后辫和刘海,打扮得俊俏漂亮。

岳父生性聪慧,磨镰、磨剪子、磨剃头刀是全巷叫得上的好把式。他剃头不疼不痒,温柔自然,舒服爽快,我碰见好多年长的叔伯躺在岳父的躺椅上,刮着刮着脸,就呼呼地睡着了。在我们南巷,剃头刮脸这活真是非他不可,尤其是刚满月的宝宝要剃“出窝头”,全村人都知道我岳父剃得好,再忙再远都要找他来剃。他对老的小的、邻村的外巷的都是有求必应,“永久”车一推,挂上理发工具,就前去帮人剃头、刮脸。有的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剃完头后,硬是塞一些油饼或馄饨馍,表达谢意。

更让人感动的是村上好多老年人久病卧床,已故之后头发还没剃,一听到这消息,岳父就连忙扔下手里的农活,一路小跑,先去给老人剃头刮脸,然后帮忙穿好寿衣,收殓入棺。从打墓到送葬,他没黑没明一干就是七天,从不计较苦活脏活,更不需要任何报酬。因此,岳父落下了满村的好人缘。

岳父到了晚年,同龄人一个个都走了,想找个会剃头的人实在困难。村里又没有理发馆,岳父的头发长了,我就发愁该到哪里去剃?于是,我只能用摩托车载着岳父,到徐村一个家庭理发馆去剃。回来时下起小雨,加之翻沟越岭道路泥泞,差点儿连人带车翻到沟里,思来想去决定下次剃头还是自己动手。在岳父的指点和鼓励下,我大胆地拿起了剃头刀,左瞧瞧,右看看,手颤心跳,就是不敢下手,只怕割破头皮。就在刮胡须时,由于老年人皱纹太深,一不留神在岳父脸上划下一条血口子,染红了嘴角。妻子在一旁惊叫,我尴尬地站在那儿,可岳父不慌不忙地捡起胸前的短头发粘住伤口,还不住地安慰我:“没事,不妨事。”我虽然手心冒汗,但还是耐着性子刮呀刮,总算完成了任务。后来,大姐和小姨子也都学会了给岳父剃头刮脸,我们几个争着抢着比赛手艺,交流体会,还真叫人心里暖融融、甜丝丝的。

2014年,岳母去世后,我心情非常沉痛,看见低头不语、忧心忡忡的岳父又黑又瘦,头发又长又白,满脸胡须和乌黑的老年斑。我便端上一盆热水要给他剃头,他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一样哀愁。当我剃下第一刀时,双眼就模糊了,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我想,以后谁和他相依为伴,谁陪他夜夜说话到天明,头疼脑热、冬棉夏单谁来照料。看见岳父孤单可怜的模样,我不能自已,鼻子发酸,不由失声痛哭。

眼前的岳父,四十年来风雨无阻地帮我春种秋收,帮我打墙盖厦,跑前跑后,时时刻刻照看着这个家。为了支持我和妻子的工作,他斩刺割草、喂羊挤奶,贴身照看三个外孙到六岁才离开。他常常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三十多里路,载着红薯、南瓜、萝卜、苦苣,大清早就徘徊在我们单位大门前。爱人外出开会学习,有时一走就是三个月,他给孩子们洗衣做饭,接送上学,陪做作业到深夜。逢集上会,我和爱人给岳父一点零花钱,他从来都舍不得花。给他买些点心,他都藏起来奖赏和鼓励孙辈们好好学习。

岳父待人真心实意,孝顺爷爷,是有名的大孝子。为了子女们上学读书,他和岳母起早贪黑,喂猪养羊,图的就是多挣工分。爱人在裴庄中学上学时,为了十二元的学费,岳父卖猪娃、卖鸡蛋,入东家进西家满巷里凑钱。他到塔儿山当民工搬石头,口逻肚攒,百十里路捎回五个洋面馍。接到远方捎回来的洋面馍,大姐和妻子都不由得泪流满面。

今天,这把剃头刀再现眼前,虽已物是人非,但它在我心里,是一封永远读不完的家书,是一盏照我前行的明灯。它闪烁着岳父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也代表着我们父子一场的不了情缘。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