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爷爷挑水岁月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4

□赵朝凯

在悠悠岁月中,总有一些物件充当着记忆的载体,默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情,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符号。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爷爷的那对大水桶便是其中之一。它们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艰苦生活中的家庭情感纽带,是乡愁与敬仰的凝聚。

一般水桶能容纳30斤水,可爷爷的水桶却比普通的水桶大了许多,至少能容纳50斤水。小时候,家里人口众多,吃水要到深深的沟中,去挑取泉水。往往夜色尚浓,星辰仍在天边闪烁,爷爷就挑起那分量极重的水桶,迈着坚实的步伐朝沟里走去。

在狭窄又坎坷的山路上,爷爷挑着满满的两桶山泉水,在凉风的轻拂下,沉稳地缓缓前行,桶里的水平稳如初,没有丝毫溅出和外流。沉重的水桶让扁担弯曲,但压不垮爷爷坚挺的脊背。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挑水的身影是那么高大,他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巨人,凭借着自身的力量,为家人开辟出生活的源泉。

往返路程有十多里,爷爷每天都会数次往返。我们这些孩子在睡梦中毫无察觉,待到清晨醒来,常惊讶地发现家中偌大的水瓮早已被水填满。那甘甜清澈的水似乎带着爷爷的关怀和辛劳,默默地滋养着一家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修筑了高灌井,即便水源近了,爷爷依旧每日挑起那对水桶,他的步伐并未因时代的进步而放缓。再后来,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那对水桶逐渐被置于角落,被尘埃覆盖,似乎告别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然而,2006年的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份平和与安逸。村里的水井出现故障,自来水也随之停了,村民们再次陷入无水可用的困境。众人纷纷前往邻村拉水、挑水,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需求。

爷爷和奶奶彼时仍住在村里,看着家中水瓮里的水逐渐减少,爷爷心急起来,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对熟悉的水桶。他本想扛起扁担去挑水,可已然80岁高龄的他,终究力不从心了。

得知此事后,我急忙从县城驱车把水送回村里。走进院子,只见爷爷坐在那儿,慢慢地抚摸着手中的扁担和水桶,不停感慨岁月的无情。等到水瓮重新被装满,爷爷紧皱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那两个水桶,见证了乡村生活的变迁。从往昔艰难的取水岁月到如今便捷的自来水时代,它们仿佛一位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乡村的发展与进步。那两个大桶,也承载了爷爷的辛勤劳作和对家人的无私奉献。每一滴水都蕴含着爷爷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而付出的努力。

它们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底,成为童年回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每当看到水龙头里汩汩流淌的清水,我都会想起爷爷和他的水桶,想起那段艰辛却充满温情的时光。爷爷用他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撑起了一个家,让我们在艰难的岁月里依然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爷爷也离开我们多年,但那两个大桶和爷爷挑水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水流,我便会想起爷爷和他的水桶,以及那段充满温情的岁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