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穹顶之下 藻井之美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06

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藻井是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饰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

“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龙井”。此外,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还记载有藻井的一些别名:“古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

解州关帝祖庙春秋楼明间藻井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作祟的火魔”,护佑建筑物的安全。

乔寺碑楼藻井

永乐宫的平綦和藻井

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内设有平綦[qí](天花板)和藻井,内侧华栱三跳,蚂蚱形耍头与令栱搭交承井口枋和藻井。因藻井向上叠起,斗栱的制作与藻井结架相组合,大有增高屋内空间的功效。藻井上的小木作斗栱遍及藻井四周,藻井平面有方形、圆形、八角形三类,分层叠架,逐层收缩,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藻井周边的斗栱构造有六铺作和七铺作两种,各种斗栱的比例、规格、结构、式样等仍然沿袭着宋金传统技艺。永乐宫的平綦和藻井堪称我国现存元代小木作精品。

三清殿前槽明间与两间、扇面墙围成的神龛上部施藻井,当心间藻井井底盘龙,委婉盘曲,蠢蠢欲动。双龙之首与躯体相结合,鳞甲作蠕动之态,显示出雕工技艺的炉火纯青。

永乐宫三清殿前槽藻井

永乐宫三清殿藻井的木雕盘龙、行龙、花卉、流云等图案精致典雅、工艺精湛;龙体屈曲,双目凝视,姿态蜿蜒,颇具灵动之感,是我国同期小木作和木雕的上乘佳品。

纯阳殿装修主要是槅扇、板门、平綦和藻井。殿内平綦满布,有藻井两眼。藻井置于前槽当心间和神龛内上部,平面为八角形和圆形两层叠架,周围斗栱结构缜密规整,出四跳或五跳,即七铺作或八铺作,井底画网目纹饰。

纯阳殿内金柱仅当心间后部四根,金柱之间为神龛,其上为藻井,各个部件的形制技法与宋《营造法式》规定完全相同,雕工精良,组合完整,结构清晰,诚属我国元代小木作中佳品。

解州关帝祖庙藻井

解州关帝祖庙多座建筑设藻井,多施于殿内明、次三间或神龛上,藻井平面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等多种,自井口至井底多施小木作斗栱雕刻,其中三、五、七、九、十一踩皆有,或为一层斗栱,或为两层斗栱,分层雕制安装,精巧而富于变化。井底有的为素面,大多雕刻流云、蟠龙、太极图等图案,整体造型犹如帝、后的华盖宝顶。藻井纯属装饰之作,给静穆的建筑增添了华美之感。

御书楼楼板当心置八角形井口,楼内藻井举目可见,颇具宝盖凌空之势。

春秋楼上的藻井是解州关帝祖庙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在春秋楼三楹间架中心,分布着三眼不同形制的藻井。

当心一眼恰在暖阁顶部,阁上木板遮护,唯外侧缝隙中隐约可见。藻井平面八角形,周置小木作斗栱雕刻,有三踩、五踩两种,四层斗栱叠架,下面分别设置平板枋垫托,下层斗栱转角处设垂莲柱八枚挑承,井底中心垂有雷公柱一枚,柱下端雕刻着莲蕊。

两次间藻井的格局对称,形制结构近同,平面八角形,造型华丽,悬以当空,犹如怒放的菊花,由中心向四周放射,中心突出,花瓣重叠,周围无所凭依,构造奇异而精巧。这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还是唯一的实例。

春秋楼次间藻井的结构是在次间中心处与脊桁和脊枋成90度角处安装雷公柱一枚,上端为榫卯和桁枋结构,肩部与襻间枋连成一体,腰部于两袱之间用枋材结成框架,框架上施叉手托于雷公柱颈项处,使雷公柱设置在稳固的悬架之中。雷公柱腰部以下,四正面、四斜面、正面与斜面之间共计十六面,分别上下出昂嘴七层,每层昂身腰部设置八角形木骨架,与昂身平行固定。每增设一层木骨框架,在昂的两侧即加施两道斜昂,逐层递增,至外沿最上一层,每面加至十昂,周檐共八十只昂嘴,四周上下合计二百零四只昂嘴。六层木框架将藻井上全部昂身稳固成一个整体,昂尾贯固于藻井中心垂莲柱上,柱头下垂,雕有莲蕊,形成一束巨大而盛开的菊花式藻井。它悬系于春秋楼梁架之中,经久不衰,在全国数以千计的藻井(包括石窟雕刻和壁画所绘藻井)中,无一与之雷同或近似者,堪称奇例。

南阳法王庙乐楼藻井

稷山南阳村法王庙乐楼为明代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通面阔12.56米,通进深12.71米,重檐十字歇山顶,布瓦屋面。

楼内明间平綦枋上施三踩单翘斗栱,四攒角科斗栱位于老角梁后尾龙头上。大斗为讹角栌斗,斗内正侧两面正心瓜栱夹角的45度角线上均出斜翘头,除窝角处斜翘头外端,各栱件端头皆施小斗承正心枋和抹角枋。斜翘头里端异形栱和戗柱柱脚流云华栱交于平盘斗内,背部于正心枋内侧支撑戗柱,组成八卦形藻井。此做法在运城常见于碑楼内部。

上冯圣母庙献殿藻井

夏县上冯圣母庙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现存有圣母殿、配殿、香亭各一座。

献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歇山式屋顶。明间两缝大梁与四平檩之上置抹角梁形成井口枋,四面井口枋上各置两攒五踩斗栱,四角抹角梁上各置一攒五踩斗栱,共十二赞斗栱组成藻井基座。角科斗栱之上与四面平身科斗栱正中各撑一根戗柱,上接井底垂莲柱,构成一个完整的八卦形藻井。

乔寺碑楼藻井

乔寺碑楼位于绛县横水镇,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

碑楼正面设五座碑亭,共立七通石碑,每亭之上施一方平雕藻井,保存状况良好。藻井井底为太极图,周匝列有八卦爻符,四隅饰龙首与云气纹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