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运城国保”上的“古韵苍穹刹”(下)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23

夏县大洋泰山庙正殿脊刹

大洋泰山庙位于夏县瑶峰镇大洋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

大殿坐北朝南,元代建筑,梁架题记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隆庆五年(1571年)均有修葺。屋面系灰瓦盖顶,琉璃剪边,脊刹为两层楼阁式,两边睚眦头上是青狮驮宝瓶,寓意“狮狮(世世)升瓶(平)”。睚眦头为明代原物。

泛舟禅师塔塔刹

泛舟禅师塔位于盐湖区寺北村报国寺内,创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是一座单层圆形砖塔,高约10米,直径5.7米,分为塔顶、塔身、塔基三部分,每部分高度约总体三分之一。塔基为圆筒形,台上为须弥座,须弥座上为砖砌圆形塔身,塔身中空,南面正向开门。塔檐以砖叠砌挑出,上为两层巨大的山花慈叶,上承覆钵、垂莲、仰莲及宝盖,最上端冠以宝珠形塔刹。

万荣东岳庙正殿脊刹

万荣东岳庙,亦称岱庙、泰山庙,位于万荣县城内西大街,创建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置汾阳郡时已有此庙,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东岳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正殿、阎王殿。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顶,斗栱四铺作,上檐单昂,下檐出单抄。屋面系琉璃瓦盖顶,脊刹为四层楼阁式,刹东边睚眦头上是青狮驮宝瓶,刹西边睚眦头上是白象驮宝瓶,寓意“狮(世)象升瓶(平)”。

解州关帝祖庙万代瞻仰坊脊刹

万代瞻仰坊位于解州关帝祖庙钟楼以东,为四柱五楼式,通体为石雕仿木建筑,明楼置于龙门枋之上,歇山式屋顶。脊刹为平台站大狮,寓意“大(太)狮(师)太保”。

万荣后土庙献殿脊刹

后土庙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此地即《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祇扫地为坛于脽上”。汉文帝在汾阴建后土祠。唐、宋、金、明历代几度复建,祠内现存山门、青龙殿、白虎殿、舞台、献殿、正殿、秋风楼等,为清代同治年间遗构。

献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硬山式屋顶,灰陶筒板瓦覆盖,施黄绿琉璃方心。脊刹为灰陶四层楼阁式,刹东边睚眦头上是青狮驮宝瓶,刹西边睚眦头上是白象驮宝瓶,寓意“狮(世)象升瓶(平)”。刹顶施三层铁镋,高大华丽,具有避雷针功能。

新绛稷益庙正殿脊刹

稷益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创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30余平方米。庙宇坐北向南,现存舞台和正殿。舞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

正殿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遗构,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施斗栱,屋面为灰陶筒板瓦盖顶,琉璃剪边。脊刹是五层三檐式楼阁(明三暗五),脊刹两边睚眦头上是青狮驮宝瓶,寓意“狮狮(世世)升瓶(平)”。

绛县景云宫玉皇殿脊刹

景云宫位于绛县横水镇灌底堡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3平方米。据《闻喜县志》记载,其创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明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进行修葺。原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献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宫内遭火灾,现仅存玉皇殿。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屋面为灰陶筒板瓦盖顶,琉璃剪边,脊刹是三层歇山式楼阁,阁顶施葫芦(福禄)形脊刹。

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供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