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13
□杨颖琦
“放青松”“禁止蕉绿”……如果说年轻人在办公桌上养水培芭蕉听起来有些无厘头,那么将其和“禁止焦虑”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就让人有些跃跃欲试了?
在今天,被赋予情绪价值的绿植,凭借与“放轻松”“禁止焦虑”“吃掉焦虑”的谐音,在年轻人社交网络中火了起来,同时也让青松、芭蕉的销量急剧攀升。它们除了可以起到装饰办公桌的作用外,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除了在办公桌上放置具有心理暗示的绿植,“夸夸群”“好运喷雾”及寺庙游等也充斥着年轻人的社交网络,这些乍一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现象之所以能火起来,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给情绪找到了安身之所。这种情绪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也或许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给这些情绪找到出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获得了“情绪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情绪价值”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恋爱中的人希望伴侣能多多提供情绪价值;“打工人”希望能从桌面绿植获得情绪稳定的能量;或是心情低落时,通过购物、刷剧、看各种萌宠直播等方式获得情绪价值。在那一刻,仿佛“情绪价值”已经变成了能让很多事物“化腐朽为神奇”的万能法宝。
那么,看似神秘的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打开它呢?
“情绪价值”最初来源于经济学和营销学中的“顾客感知价值”,指的是顾客购买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感知到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后来被引入心理学领域,就变成了比较接近当下人们所理解的概念,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影响、带动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价值高的人或物往往能带来更多正向的情绪。
人是情感动物,追求正向的情绪体验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情绪价值在今天之所以能这么火,也是因为在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求本身没有问题,善于提供情绪价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然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一味追求所谓的“情绪价值”,就会陷入“情绪怪圈”和“消费陷阱”中。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情绪稳定就是最大的情绪价值。输出的前提是自足,只有自己积极乐观、情绪稳定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让人如沐春风。不管起起落落,都能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合理的安放之处,这些都是高情绪价值的表现。而在自身情绪富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点赞”,多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夸赞他人。这才是情绪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