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时间:2024-07-17
今年以来,从“冰雪经济”到“春日经济”,文旅消费“热辣滚烫”。甘肃、江苏、陕西等地将演艺、文化遗产、美食等元素与旅游融合。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客流持续保持高位……神州大地上,“诗”和“远方”更好地联结,不仅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为文旅市场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暑期是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旅游旺季,大中小学生陆续放假,职工年休假也较为集中,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火热的消费需求,更需优质的产品供给来匹配。
一系列“夏日限定”活动在陆续开展:湖南推出多条避暑游路线,让游客尽享夏日特色美食、美景;四川推出特色玩法,邀请游客探秘文化遗产、领略巴山蜀水,畅游一“夏”;江苏发出“夏天的邀约”,10条江苏省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各类大中小型博物馆,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苏地域文化的魅力……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有形之手”显现出重要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对外发布。不论是“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还是“推动城乡文旅提质增效,引导和扩大体育休闲消费”的政策支持,在消费场景不断翻新、迭代、升级的趋势下,将引导各方更好地满足百姓的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需求,为暑期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
在对待文化旅游的问题上,还需提防“心急”的毛病。很多长盛不衰、风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项目,往往蕴含着对文化品牌的敬畏,对服务细节的追求。打造文旅爆款,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深耕,以满足见识和品位不断提升的消费者的需要。
(摘编自《经济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