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防青少年溺水,我支‘三招’”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12

□武兆文

今年7月25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溺水日”。随着气温升高、汛期到来,青少年涉水行为增多,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山东、湖南等地先后发生多起青少年溺水身亡悲剧,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不容忽视。

据统计,2023年我国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有5.3万人。如何避免此类悲剧重演,笔者建议:

宣传出“实招”。各部门应把防范青少年溺水宣传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开展防范青少年溺水宣传活动。各学校应编排防溺水童谣、情景剧,把防溺水安全知识纳入学校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乡村(社区)应建设或租用宣传教学和演练使用的泳池,经常开展水上安全教育。

防范出“硬招”。各部门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健全考核机制、追责问责制度和防范青少年溺水工作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紧密协调沟通,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联防联控、社会群防群控”合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科学统筹,加快溺水事故多发地智能前端感知设备、防溺水人脸识别警告系统、电子报警柱等布建,根据提供的大数据,实行分级警示,绘制“防溺水地图”,最大限度提升溺水事故预防预警效能;采取疏堵结合方式,让乡镇、村、社区、学校、家庭等各尽其能、各负其责,织好防范青少年溺水“安全网”。

遏制施“狠招”。各部门要把防范青少年溺水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把学生安全管理纳入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政府、乡村(社区)、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安全防护网;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村为主”联防联控、激励考核和追责问责机制,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强化奖罚严明的重点危险水域排查监管等量化考核;发动深水或河湖区域家长成立志愿义务巡逻队,组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和民兵、河湖长、辅警、水域承包人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防溺水随手拍”活动;按照“政府+企业+社会募捐”模式,设立青少年防溺水基金,实施“一牌一圈一杆一绳”(警示牌、救生圈、安全绳、求生杆)生命守护之神公益装备安装计划,增加对抢救溺水青少年见义勇为光荣牺牲人员的奖励,提高青少年溺水身亡保险赔付额和困难救助金;狠抓人防和技防,加大青少年溺亡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依规惩处力度,有效遏制青少年溺亡事件发生。

 (作者系民盟运城市委会副秘书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