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那些青史留名的落榜生

来源:北方新报时间:2024-07-03

张子健

在历史长河中,能看到不少熠熠生辉的名字。

言及唐诗,必谈“李杜”。李白因身世问题并未参加科举,而出身名门望族的杜甫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落榜生。杜甫虽年少有才,却命运不济,科举之年正好遇上奸相李林甫当政。为取悦唐玄宗,李林甫导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所有参加科举的学子都成为牺牲品。杜甫虽然落榜,却也因祸得福,这才有机会深入社会最底层,了解百姓疾苦,感知世事动荡,用诗歌记录历史,成为“诗圣”。

虽说科举是“以文选人”,但落榜者也未必“文不如人”,像杜甫一样落榜的大诗人、大作家并不在少数。唐伯虎虽未高中,却诗画俱佳,成为家喻户晓的“风流才子”;吴承恩屡试不第,却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蒲松龄科举不顺,却呕心沥血写下《聊斋志异》,成为以鬼怪讽喻现实的文学名著。

在古代,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他们毕生的追求,可有不少落榜生却能放下这种偏执,选择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出生在江阴一个富庶之家的徐霞客,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却连秀才都未考中。幸运的是,他的父亲徐有勉同样无心科举、开明豁达,向来尊重儿子的选择。在父母的鼓励下,徐霞客下定决心,开启万里征程,曾经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却最终克服千难万险,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同样出生在明朝的李时珍亦是如此,三次考举人而不中,于是果断放弃科举之路,一心从医,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192万字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清朝末年的左宗棠连续三次科举未中,于是归乡务农,但他胸怀天下、心忧苍生,创建楚军,大兴洋务,收复新疆,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北方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