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时间:2024-07-03
闵卓
在现代社会,银行承担着存款、贷款、汇款等多项金融服务。那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存储和管理他们的财富呢?
汉代,民间开始普遍使用铜钱,并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货币流通和储蓄机制。这个时期的百姓通常会将铜钱存放在瓦器或陶罐中,称为“扑满”,跟现代的“存钱罐”有些类似,主要作用是有计划地储蓄。刘歆所著《西京杂记》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基于先前各朝代的“铺垫”,唐朝出现了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柜坊”,以满足商人、贵族们暂存财物的需求。《太平广记》记载:“又西市柜坊,鏁钱盈余,即依直出钱市之。”“柜坊”不仅可以保管钱财,还会开具类似于支票的“凭帖”作为取款凭证。“柜坊”这一金融机构的存在极大方便了商人们的交易,与现代银行部分业务实际上已经很接近了。
宋代是我国古代银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同时官府层面还设立了专门的金融机构,包括“交子务”“便钱务”“抵当所”等。其中,“便钱务”专司汇兑,《宋史·食货志》记载:“开宝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诣务陈牒,即辇致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券至,当日给付,违者科罚。”“便钱务”的设立使得商人们在异地交易时无需携带大量现金,只需凭借存款凭证便可在各地进行兑换,极大地方便了商业活动。而“抵当所”主营存贷款业务,可以算是古代最早的国有“银行”了。
除了国有“银行”,宋代还出现了“钱庄”这样的民营“银行”。早期的钱庄主要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南宋时期,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钱庄的业务更加广泛,成为当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清朝,出现了业务范围更广、信用体系更高的银行业机构——票号。清道光三年,我国最早的票号之一日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创立,标志着我国古代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票号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异地汇兑业务的发展,还极大地方便了社会的资金流转和商业活动。 (《团结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