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北魏孝文帝与河东文化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3-19

□王振川

北魏孝文帝元宏,本名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在位时全面推动了鲜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现代中学历史课本对其曾有高度评价。而拓跋宏对河东文化的具体贡献,在于其确立了尧舜禹的祭祀。

了解过北魏历史的人,大都对孝文帝抱有好感,认为他倾心汉化,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实际上,孝文帝也是个历经艰辛、英年早逝的皇帝。

他三岁时被立为太子,按照北魏“子贵母死”的惯例,其生母李夫人被赐死。五岁时,其父献文帝拓跋弘被迫禅让,将皇位传给了他。之后几年内,北魏朝政形成了他做皇帝,祖母执政,父亲参政的奇怪格局。十岁时,他父亲拓跋弘突然离世,祖母太皇太后冯氏继续执政。二十三岁时祖母去世,他才执掌大权。直至三十二岁去世,他真正执政的时间才不过九年。

孝文帝从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英明严厉的政治家,并不是慈祥温和的好奶奶。幼年的拓跋宏稍有过失就会遭到责打,挨冻受饿,甚至关禁闭。冯太后曾听信谗言,一度要废掉拓跋宏,另立新君。但年少丧母丧父的拓跋宏对冯太后有着奇怪的依赖心理,对其非常尊敬和孝顺。甚至在冯太后去世后和北魏王朝南迁后,孝文帝仍然多次谒陵,寄托孝思。

冯太后是汉族人,钟情汉族文化,孝文帝时期多项成功的政治改革都是冯太后的作为。而且,冯太后对孔子及尧舜禹等汉族的先圣先贤非常重视。孝文帝即位当年,冯太后就下诏寻访虞舜的后裔。虞舜年代久远,后世妫、姚、胡、陈、田诸姓都是虞舜后代,人数众多。冯太后大概是想寻访最正宗的虞舜后裔,后来,在东莱郡找到了一个叫妫苟之的人,便免其终生赋税徭役,作为对虞舜盛德不朽的纪念。这事虽然听起来有些荒唐,但证明了冯太后复兴汉族文化的巨大决心。

孝文帝从小受冯太后教育,认真学习汉族文化,学问非常精深。冯太后的文化追求也被他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冯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下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十天后,又下诏将孔子的谥号改为“文圣尼父”。

根据历史记载,唐尧都于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虞舜都于蒲坂,在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夏禹都于安邑,在今山西运城夏县;周文王都于丰邑,在今陕西西安鄠邑区。

孝文帝这份诏书,认为虞舜的都城在广宁,周文王的都城在洛阳,这当然是不准确的,但应该事出有因。后世虞舜文化流播各地,在各地都有传说,甚至连地名也有关联。比如妫水,原在山西永济这边的中条山上,但后世北京西部一带也有一条妫水河。可能就是因为妫水及其他相关的地名、传说,北魏儒臣认为虞舜的都城在今北京及张家口一带的广宁郡,所以孝文帝才下诏在广宁祭舜。

太和十八年,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可能就是在住到洛阳之后,孝文帝对尧舜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坚持“虞舜都于广宁”的观点。

太和二十一年正月,已经改名为元宏的孝文帝开始北巡。二月,他经过太原回到故都平城,拜谒了祖母的陵墓。三月,他巡游到云中,拜谒了父亲的陵墓。接下来,他开始南巡。先到离石,后到平阳。

在平阳,孝文帝派使者以太牢祭祀唐尧。所谓“太牢”,是指牛羊猪三种祭品,属于高级祭祀的用品。而派使者去祭,则代表这不是皇家最高级别的祭祀。

四月,孝文帝到了位于今山西河津的龙门县,派使者到龙门以太牢祭祀夏禹。龙门县原名皮氏县,北魏太武帝时改称龙门。改称龙门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大禹治水开凿龙门的故事。

太和十六年的诏书中,祭祀夏禹的地方在安邑县,而这次祭祀大禹在龙门则是个小小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为原北安邑县城于太和十八年搬迁到十几里之外,并改名为夏县,原南安邑县则改称安邑,祭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便;二是因为龙门一带山河壮丽,皇帝本人可能有心去参观一下。所以,孝文帝把祭祀夏禹的地方,从建都之地移到了治水之地。

孝文帝在龙门没有久待,四天后就到了蒲坂县(今山西省永济市)。在这里,他也派使者以太牢祭祀虞舜。这个行为表示,孝文帝“舜都蒲坂”的认识已经确立。五日后,尚在蒲坂的孝文帝又正式下诏修建用来祭祀尧舜禹的庙宇。

史书记载简略,尧舜禹的庙宇修建在何处,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就以虞舜来说,后世记载蒲州城中有舜庙,中条山妫汭二水的汇合处有舜庙,今盐湖区也有舜庙。而在河津、乡宁等地的记载中,龙门一带很多地方都建有禹庙。黄河对岸的韩城地界,过去也建有禹庙。尧庙是今临汾市的重要景点,不知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尧庙。

孝文帝的这次巡游,有他自己的政治意图,但客观上对河东的尧舜禹文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后人应该重视此次历史事件。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