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盐湖区试点探班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3-19

记者 牛嘉荣 文图

3月15日早8时,第四次全国文物盐湖区试点普查队陆续出发。

11支普查队以盐湖为中心,深入调查环湖8个乡镇(街道)的20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有“武庙之冠”解州关帝祖庙,也有未经发掘的周代遗址。普查队队员们身穿红马甲,点亮了盐湖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坐标。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盐湖区普查队工作现场。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四普”)全面启动,全国范围内共有13个县(区)和2个军队营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普查试点,盐湖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普查试点,也是全类型省级普查试点。

“普查工作开展前一定要研究好、比对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资料,遇到地理位置不清楚的地方,要学会根据已有资料划定范围……”市文保中心文物资源科技部主任王立忠给队员强调着要点,“因为等待无人机就位,今天出发就稍迟了点。”

当天小队第一站来到弯子文昌阁,确定名称、调查时间、地理坐标、类别、年代,测量、绘图、定点、观察周边环境、上报存在问题……“‘四普’工作的有序推进,需要每一位普查员的专业和细致,同时还要在工作中拥有应对变化的能力,更要有采用最新技术查清汇总文物基础信息的能力。”王立忠说。

有一处东周时期的遗址难倒了普查队员:“王老师,遗址的边界范围如何确定?如何确定遗址没有被破坏呢?”

“四普”的调查不仅仅是对数据信息的进一步精确,更是双脚寻觅文物的历程。“首先,要依据‘三普’资料确定范围,了解基本信息,相信数据。在面对不准确的地理位置时,根据周边环境划定范围。要想证明这里是遗址,就要走进这片土地,看能不能找到遗存的该时期的陶片。”一边说,王立忠带领队员朝深处走去,这时已经没有道路的痕迹,周围都是枯树枝。

普查队一边“开路”,一边将目光紧锁散落在地面上的石片。“这块就是现代砖石,没有特征。”王立忠讲解完将石片扔掉,又捡起一块,“大家看上面的纹饰,属于该时期陶器的典型特征,找到陶片了!”找到陶片不算结束,普查队立刻就要用现有设备拍照留影,记录发现陶片的地点。

中午12时,普查队陆续回到金鑫大酒店,吃饭的间隙,大家还坐在一起讨论文物普查行程的新收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