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春来话风筝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29

刘凯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质风筝便出现了。据史书记载,墨家学说创始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见鹞鹰翱翔于天空,深受启发,便“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质鹞鹰,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

“风筝”之名,出现于唐朝。唐代晚期,有人在“鹞鹰”上加入了琴弦,飞上天空后,经风一吹,便发出了悦耳的乐音,于是人们称之为“风筝”。

有意思的是,古人最开始制作风筝时,并非为了休闲娱乐,而是用于军事和通信。据记载,南朝时期,大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将梁武帝萧衍围困于梁都建邺,内外断绝。梁武帝命人制作风筝,系求救信于其上,乘西北风释放风筝,通知驻军在太极殿外的太子简文赶快率兵驰援。明代时,军中在风筝上拴系炸弹,以四根导火线引燃,飞入敌营炸伤敌军——这种武器叫作“神火飞鸦”。

和平时期,风筝才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每当东风拂面之时,人们纷纷来到郊野,摇纶放线,将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风筝放飞于天空,借以怡情、休闲。古代的很多书画作品、史籍中,均有其乐融融放风筝的记载。

从医学方面来说,放风筝不仅怡情,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此外,放风筝还可有效防治颈椎病,并对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大地回暖,呼朋引伴放风筝,看风筝徐徐而起,飞上蓝天,忽而翩翩飞舞,忽而游弋嬉戏,令人赏心悦目,乐而忘忧!(《广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