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春天古代儿童的休闲方式和安全预警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2-28

蒋华

在这花红柳绿,大地一片葱茏的春天,古代儿童有哪些休闲方式呢?笔者略作浅谈,就算偷闲学少年。

其一,钓鱼。钓鱼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方式,自然更被儿童所喜。唐人胡令能描绘的《小儿垂钓》,就颇具代表性。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记得杜甫的儿子,年幼时极喜垂钓。因为家穷,杜甫亲眼看见“稚子敲针作钓钩”,将缝衣针锤弯成鱼钩,由此也显他爱钓之一斑。若被正在绕池“看游鱼”的白居易看见,就会慷慨赞助,我出鱼饵你来钓,相信一定能钓到。还有举家垂钓的,“日出两竿鱼正食”,让“一家欢笑在南池”。若“一尺鲈鱼新钓得”,妻子烧鱼,“儿孙吹火荻花中”,吃一顿难忘的河鱼宴。

其二,放风筝。风筝也叫纸鸢,是人们尤其是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对天空抒情的玩具。清人高鼎《村居》诗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迎风而走,风筝冉冉升起,不但孩子们身心愉悦,就连“放纸鸢”的成年人,也有“疑是梦境回童年”这找回童年的感觉。对孩子们来说,若这时强行禁止他们,无疑是在扼杀他们的天性。所以鲁迅在《风筝》中回忆起他年轻时,和他“十岁内外”的小兄弟放风筝,并且用脚踏扁了弟弟还未来得及糊好的蝴蝶纸鸢之时,心也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其三,吹牧笛。宋人雷震在《村晚》中写道,在草满池塘、山衔落日中,一位“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哪怕信口无腔,吹奏的仍是美好的童年。当然也有“见异思迁”者。如清人袁枚就看见一位骑黄牛的牧童,独唱着响彻丛林的儿歌。突然他哑口无言,屏住呼吸,原来是树上的鸣蝉吸引了他的眼睛,催动了他“意欲捕鸣蝉”之心,想作捕蝉的螳螂。就因为牧童与耕牛朝夕相处,了如指掌牛的习性,才敢校正画牛大师戴嵩画的两牛打架时,牛尾翘起就是败笔,牛尾紧夹两腿间才是正确的斗姿。可见实践出真知。总之,面对天真活泼的身影,“牧雏不管蓑衣湿,一笛春风倒跨牛”,黄庭坚替“长安名利客”们羞愧,因为“机关用尽”的他们已丧失了晶莹剔透的童心。

其四,捉蝴蝶和捉柳花。从南宋杨万里的诗句看,他写捉蝴蝶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捉柳花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如说前一首急走的儿童还担心黄蝶飞入灿烂的菜花深处,很难找寻;那么后一首,像伞样轻飘的柳花,就随处可寻,不必忧心,就忘情地捕捉吧。至于“小儿啼索树上莺”,儿童“贪看蝌蚪满清沟”“青枝绿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等,也属于春天儿童的休闲系列,因篇幅有限就不枝蔓。

其五,劳动。宋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写道: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写的是种瓜,但我却联想起持叉少年闰土月下看瓜的文字,以及杜甫的“拾穗许村童”;杨万里《插秧歌》中的“小儿拔秧大儿插”,雨水浇湿全身;辛稼轩《村居》中的大儿锄豆,中儿编鸡笼;明人邵亨贞“戏将萍叶饲新鹅”的儿童;清人郭诚“携筐摘榆钱”的童子,以及村妇煮好米饭,“只候儿童笋蕨归”,就等孩子挖来笋蕨下锅;“山童隔竹敲茶臼”,山里儿童正在敲击茶臼捣制新茶……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其六,迎客。儿童大多数都有人来疯的天性,哪怕是对不相识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老人,也热情地围上去“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笑”字就显露出“惯看宾客儿童喜”的天性,但这个“笑”可不是“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之笑,而是不改的乡音才是“儿女嬉笑牵人衣”——笑迎归客的通关密语。所谓“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似乎孩子们都知道,乡音含着血脉、方言连着亲情。当然少数怕生的孩子看到陌生车马进村,不是“急向柴门去却关”,开门迎客,而是“走入芦花深处藏”,避不见客。

其七,模仿。儿童模仿能力强。当家里鼠患成灾,明人龚诩的儿子就在布被里“蒙头学猫叫”,让老鼠们如临大敌而缩穴不出。以此确保全家安宁,同时也凸显他口技的天赋。而唐人施肩吾六岁的幼女,在七夕之夜跟着大人学拜月;明人毛铉“下床着新装”的幼女,又学新娘拜堂礼……都反映出孩子们高超的模仿力。所以大人要随时注意言行举止,不能成为孩子们的不良导师。

其八,偷吃。这是馋嘴孩子们常犯的恶作剧。如在弯弯月下,古巷人少中,儿童偷摘“藤萝满墙头”的扁豆。还有白居易看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辛弃疾看见偷把长竿打枣的孩子……只要你不偷抱老杜家的茅草回家当柴烧,大人一般不会跟孩子较真,就像六一公公根本没怪罪把他家地里的蚕豆偷来当夜宵的童年鲁迅。当然他们不是每次都对到嘴的“战利品”满意。如七岁的王戎和小伙伴们看见马路边有株大李树,李子多得都快压断枝条。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上树去摘,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就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苦不堪言。这也从安全角度提醒,小伙伴们若摘吃的是毒李或别的有毒食品,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由此必须强调安全问题:

一是大人们一定要对玩耍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时刻做好监护之责,而不能“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

二是孩子们在劳动中不要一味贪玩而忘了主业。如儿童放牛时睡大觉,结果“一牛吃过柳阴西”,吃到别人的庄稼,引起邻里纠纷。当斜阳西下时要早早骑牛回家,不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拄拐候门的家长就会心急如焚。就算迷路了,起码要记得家的方位和标记,例如唐代四川那位放牛小女孩,就不担心日暮找不到家,因为她“记得芭蕉出槿篱”,自家篱笆墙上一棵高大的芭蕉树成为她心中的导航仪。不但小孩要记住回家的方向,大人也如是,喝得迷迷糊糊的苏东坡,在竹刺藤梢中迷了路,就以一路回栏的牛粪为导航,因为他记得家就在牛棚的西面。

三是游戏中万一遇到意外,在寻求大人无果的情况下,一定要火速拿出曹冲称象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及时化解危机。如七岁的司马光看见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入水缸里,其他孩子吓得六神无主。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使劲将水缸砸破,缸水崩流而出,被淹的小孩化险为夷。还有年幼的文彦博,和小伙伴们不小心把皮球踢进树洞里,怎么也掏不出来,文彦博没有就此丢球,而是和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灌进树洞里,慢慢地皮球随着灌满的水平安地浮上来,物归原主。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总之,儿童在确保人身财产的前提下,始终绷紧安全游戏这根弦,才能和春天游戏出灿烂的童年。而笔者草下拙文,感觉花正开、春更美,仿佛回到少年!

(《劳动午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