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8-11
□陈莹婷
胡瑗,北宋著名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胡瑗屡次科举不中,绝意科场,以教书谋生。宋仁宗景祐元年,范仲淹迁知苏州,创建了“苏学”,聘胡瑗任教授。庆历二年,应滕宗谅之邀出掌湖州府学。在湖州任教九年,胡瑗教学有方,其订学规还被朝廷取为太学法。皇祐二年起,胡瑗在太学讲课,后任学政,负责“管勾太学”,后封为太常博士。
胡瑗在教育学生时,责任心很强,“视诸生如其子弟,其父兄。”欧阳修称赞他“教学之法最备”。
据清代丁宝书《安定言行录》一书记载,胡瑗曾指出:“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则隘吝卑鄙。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矣。”为此,胡瑗带领湖州的学生游览关中,登高远望,北方的雄伟山河跟南方的秀丽风景迥然不同。胡瑗对学生说:“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
胡瑗不但指导学生学习,还督促他们锻炼、休息和娱乐。他在湖州州学建立了射堂和乐斋,“士虽学书,不废骑射、琴瑟”,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射箭和音乐。
在太学执教时,对误入歧途的学生,胡瑗同样循循善诱。据《安定学案》附录记载,有个广东番禺去开封读书的学生,出身商人家庭,来的时候父亲给了他很多钱。最初,这位学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很快把钱挥霍一空,还得了重病,躺在旅馆里奄奄一息。胡瑷知道后,就去看望这位学生,首先警其心,使他知养生术,其后,胡瑷向他讲修身的道理。这位学生经胡瑗教导后,幡然醒悟,发愤读书,几年后考中了进士。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